“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才好!我媽現在能睡個安穩覺,能自己下床走動,只能說非常感謝!“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疼痛科病房里,章姨(化名)的女兒緊緊抓著疼痛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楊驥云的手,眼眶泛紅地反復道謝。
2025年4月初,68歲的章姨因胰腺惡性腫瘤引發劇烈癌性疼痛,此前她曾輾轉多家醫院后,家屬了解到博羅分院開設了疼痛科,便決定試一試。楊驥云接診時,患者已被胸腰骶腹多區域疼痛折磨得夜不能寐,口服鎮痛藥物劑量飆升卻仍難抵爆發性疼痛,便秘、瘙癢等副作用更讓治療效果欠佳。
面對這道難題,楊驥云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麻醉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孫岸靈帶領團隊來到疼痛科進行多次會診,在CT影像引導下反復推演手術方案。最終,孫岸靈采用目前最優的治療方案——鞘內嗎啡泵植入術。通過脊髓神經直接給藥,將藥效提升300倍的同時能大幅降低藥物對章姨的副作用。
手術當天,孫岸靈帶領尹士強和吳生藝在CT影像引導下精準定位椎間隙,嗎啡泵被成功植入章姨體內。術后當晚,持續數月的劇烈疼痛出現可控跡象,章姨終于睡上了安穩覺。
真正的考驗始于術后恢復期。麻醉科團隊開啟“24小時精準”調節參數:病房護士葛琴每小時記錄章姨的生命體征,尹士強則根據疼痛評分動態調整給藥劑量,從初始的0.1ml/小時逐步優化至0.3ml/小時。第七天,當患者自行走下病床時,家屬激動地握著尹士強的手:"這是半年來第一次看到母親舒展的眉頭!"
出院不是結點,而是延續治療的新起點。麻醉科為章姨建立“專屬檔案”,葛琴每周幾次電話回訪,并且指導家屬完成居家換藥操作。更令家屬感動的是,一次深夜,章姨突發狀況,值班醫生聶艷紅第一時間穩定章姨的生命體征,并聯系麻醉科尹士強醫生進行協助處理,因為家屬從未遇這種情況,他們都比較擔心,尹士強一邊安撫家屬情緒,一邊有條不紊地處理患者病情。一晚上鈴聲響不停,聶艷紅與尹士強依舊不厭其煩解答他們的問題。這種"永不掉線"的守護,讓患者與家屬抗癌之路不再孤單。
“我們不過是盡了醫生的本分。”面對家屬的感謝,他們醫護人員總是這樣說。但正是這份對"本分"的堅守,讓他們成功化身為穿透病痛陰霾的陽光。醫院在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單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幫扶下,通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章姨的轉變印證著現代醫學的溫度——它不僅攻克病痛,更守護著生命最后的尊嚴,在醫患之間架起一座用信任與關懷澆筑的橋梁,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化作春日暖陽般觸手可及的溫暖。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供圖:麻醉科 尹士強
一審:孫岸靈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