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丁格爾的燈光不滅,護理人的堅守如初。2025年國際護士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表彰了一批護理先進個人,重癥醫學科(ICU)的護士長黃嘉欣榮獲“優秀護士長”稱號。她用11年的專業深耕與創新實踐,詮釋了新時代護理工作者的責任與溫度,以規范化管理筑牢生命防線,以技術創新提升救治質量,以人文關懷撫慰患者心靈。今日,讓我們走近這位ICU的“生命守護者”,感受她如何在危重病房的方寸之間,書寫護理人的大愛與擔當。
創新管理:從標準化到精準化
2014年7月,懷揣著對護理事業的熱愛,黃嘉欣踏入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先后在心血管內科、腎內科從事護理工作,多學科的輪轉經歷為她奠定了扎實的臨床基礎。2021年8月,她正式接過重癥醫學科病區護士長的接力棒,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重癥醫學科是醫院救治危重患者的前沿陣地,護理工作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要求極高。黃嘉欣深知,唯有規范化和創新并舉,才能持續提升護理質量。上任之初,她便將病房標準化建設作為重點,牽頭制定了SBAR交接班模式,確保患者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高效性;針對膿毒癥患者,她推行“1小時集束化管理”方案,通過早期干預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此外,她還主導了多項關鍵環節的質量改進項目,如優化導管固定方法、實施預防壓瘡標準化流程(SOP)等,使科室的護理質量指標持續向好。
在感染控制領域,黃嘉欣帶領團隊開展PDCA循環管理,成功將導尿管相關感染率環比降低1.36‰;通過改進口腔護理操作流程,經口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合格率從73.07%提升至95.88%。這些數據背后,是她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和對科學管理的深刻理解。2024年,她推動科室開展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技術、隧道式PICC置入術等新技術項目,進一步拓寬了重癥護理的技術邊界。
人文關懷:讓護理更有溫度
在黃嘉欣看來,重癥護理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靈的撫慰。面對ICU患者長期無家屬陪護的特殊環境,重癥醫學科(ICU),推出了“家庭式探視流程”并深度融入治療全程。每周一至周五,科室安排專人引導家屬完成登記、手衛生及防護準備,并根據患者病情靈活選擇視頻探視或床邊陪伴。探視期間,她協同管床醫生、護士為家屬詳細講解病情進展與治療方案,指導家屬參與患者肢體功能鍛煉、按摩等康復操作,面對患者和家屬可能出現的焦慮情緒,他們總能以溫和的態度、專業的疏導,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這一流程的落地,既保障了治療安全,又讓家屬成為患者康復的重要支持力量,體現了團隊協作下技術與人文的雙重關懷。
張大爺(化名)的故事便是這一理念的生動縮影。張大爺在ICU度過了近一年的抗癌時光,主管醫生謝煥坤與黃嘉欣帶領團隊為他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黃嘉欣親自設計護理計劃,從翻身拍背到心理支持,每個細節都傾注心力。她常陪伴在張大爺身旁,用其他患者康復的故事激勵他。在整個重癥醫學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張大爺的病情逐漸穩定。張大爺與他的太太在病房里度過了金婚紀念日,在醫護人員的見證下,留下了許多珍貴照片和美好回憶。那一刻,病房里彌漫著愛與希望的氣息,醫患關系不再僅僅是治療與被治療,而是變成了一種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伙伴關系。
團隊引領:從個人成長到集體進步
作為護士長,黃嘉欣始終將團隊建設視為重中之重。她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培訓、質控護士培訓等,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鼓勵護士參與科研創新,科室先后在廣東省護理學會危重癥感染管理案例展示、惠州市PDCA項目評比等活動中斬獲多項榮譽。她帶領團隊獲得醫院2023年“臨床護理典型個案競賽”一等獎,2024年廣東省護士協會“危重癥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改善與科研創新經典案例展示”優勝獎等榮譽。
在康復護理領域,她與專科護士共同設計“48小時延續性護理”機制,確保患者轉出ICU后仍能獲得專業支持。護理組長會主動對接普通病房,指導家屬參與康復訓練,并通過“溝通代碼卡”“寫字板”等工具,幫助無法言語的患者表達需求。此外,她引入“床上八段錦”“踢氣球”等趣味康復活動,既促進患者身體功能恢復,又緩解了他們的焦慮情緒。
在生與死的交界處,黃嘉欣用專業與溫情書寫了一名ICU護士長的使命擔當。她以創新推動護理技術發展,以人文關懷重塑醫患關系,更以團隊力量守護著無數家庭的希望。未來,她將繼續深耕重癥護理領域,用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誓言,為生命護航,為健康守望。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葉毅艷
供圖:重癥醫學科 黃嘉欣
一審:黃嘉欣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