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丁格爾的燈光不滅,護理人的堅守如初。2025年國際護士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表彰了一批護理先進個人,門診部護士長吳慧瓊以35年如一日的奉獻榮獲“優秀護士長”稱號。從清晨導診臺的輕聲指引,到深夜辦公室的伏案身影,她以專業托舉生命希望,以溫情驅散病痛陰霾。今日,讓我們循著她輕盈的腳步,一起感受那份潤物無聲的堅守與醫者溫度。
初心如磐:
35載芳華鐫刻護理情懷
1989年7月,年僅18歲的吳慧瓊踏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自此與護理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護士到門診部護士長,從“管家婆”到“學習型管理者”,她用35年的光陰詮釋了何謂“擇一事終一生”。工作中,她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愛心、耐心、細心融入每一個細節。門診大廳里,總能看到她步履輕盈地穿梭于各診療區,面對迷茫的患者,她俯身傾聽、耐心指引;遇到復雜病例,她憑借豐富的經驗迅速化解難題。門診的護士常說:“有吳護長在的地方,就有定心丸。”
深耕護理管理24年,她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提升專業能力,她帶頭參加線上培訓,學習前言護理知識和管理理念,并鼓勵團隊成員共同參與。從制定學習計劃到分享實踐心得,她始終強調“學以致用”,帶領團隊將理論轉化為更細致的服務流程、更人性化的溝通方式。“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我們要讓患者感受到更有溫度的醫療。”吳慧瓊的話語中透著堅定。
使命在肩:
抗疫一線彰顯先鋒本色
2020年初,新冠病毒感染暴發,門診部成為醫院防控的“前沿哨所”之一。作為一名黨員,吳慧瓊率先垂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接到任務后,她連夜組織護理人員培訓,從防護服穿脫到消毒流程逐一考核過關;科室物資緊缺時,她多方協調,確保每一件防護用品精準調配;預檢分診壓力驟增,她重新規劃流程,帶領團隊24小時輪班值守。那段日子里,她常忙至深夜,甚至顧不上吃一口熱飯。“疫情就是命令,我們不能退!”她的堅定信念感染了所有人——發熱門診里,她親自督導消毒隔離;候診區中,她反復叮囑患者保持距離;年輕護士操作緊張時,她手把手指導,用專業與從容筑起安全防線。護士們感慨:“吳護長總說‘保護好自己,才能守護更多人’,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吳慧瓊在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這份迎難而上的韌勁,在2023年9月博羅分院吹響創“三甲”工作的號角中愈發凸顯。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評審工作,吳慧瓊始終踐行“黨員就要沖鋒在前”的信念,面對繁重的評審任務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帶領團隊積極投入工作,加班加點整理臺賬、修訂制度、完善考核體系,常常親自核對每一份文件,確保細節零差錯。白天穿梭于各診室檢查流程,優化“一站式”導診服務;夜晚伏案修訂制度、梳理臺賬。她常對團隊強調,“任務再急,也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只有把準備工作做到極致,才能經得起考驗。”吳慧瓊的話語中透著堅定。
溫情如炬:
以心換心點亮生命微光
從青蔥歲月到鬢染霜華,她把最好的年華獻給護理事業。在患者心中,吳慧瓊是“最溫暖的陌生人。”今年春節前,黃奶奶(化名)因糖尿病復診來到博羅分院,因不熟悉線上掛號流程,匆忙趕到門診窗口卻只掛到了十一點的號。等待期間,她空腹難耐,在診室門口抽泣著,大聲呵斥。吳慧瓊見狀立即上前安撫,輕聲解釋:“別擔心,我先帶您開單驗血,結果出來再就診就行。”她全程陪同黃奶奶完成抽血,并手把手教她使用線上預約小程序。就診結束后,黃奶奶拉著她的手感慨:“你們都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好醫生、好護士。”
這樣的溫情場景,在吳慧瓊的工作中早已尋常。年輕媽媽帶孩子看病手足無措時,她遞上一杯溫水輕聲安慰;慢性病患者反復咨詢用藥細節,她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
對待同事,她亦師亦友。平日里,誰家孩子生病、誰遇到職業瓶頸,她都默默記掛于心。“團隊就是家人,我們要彼此支撐。”這份細膩的關懷,讓門診部始終凝聚著溫暖向上的力量。
當被問及堅守的動力,她說:“看到患者康復的笑容和同事成長的喜悅,一切都值得。”這份初心,恰如南丁格爾的提燈,既照亮生命的希望,也點燃后來者的信仰。
國際護士節之際,榮譽的花環映照著吳慧瓊溫和而堅毅的面龐。對于未來,她滿懷憧憬:“我將繼續以‘三甲’標準要求團隊,用更優質的服務回報百姓信任!”白衣執甲,仁心永駐,這位護理戰線上的“老兵”,正以不變的初心,續寫著新時代的南丁格爾故事。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葉毅艷
供圖:門診部 吳慧瓊、新媒體運營中心 葉毅艷
一審:吳慧瓊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