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收到了一份來自“12345”政務平臺發來的一封表揚信。市民李先生以最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腫瘤科及消化內科全體醫護人員精湛醫術與暖心照護的由衷感激。這封感謝信,無聲地講述了一段關于信任、專業與生命重燃的故事。
一.病魔纏身,曲折求醫路
62歲的李先生,去年9月不幸確診食管癌,在外院接受了手術及后續放化療。然而,康復之路并非坦途。術后數月,李先生因全身乏力、吞咽困難加重,再次前往外院就診。在外院檢查考慮有化療后骨髓抑制,同時食管吻合口存在良性狹窄可能,鑒于治療風險極高,外院建議保守治療更為穩妥。經患者及家屬慎重考慮,最終拒絕了該治療方案。
今年4月初,李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腫瘤科就診,入院時李先生吞咽困難、全身乏力,精神、睡眠欠佳,食欲差,進食極少,體型消瘦,雙下肢中度浮腫。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李杏歡接診后,迅速為其制定了專業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分析李先生的病情,除了化療后骨髓抑制導致食欲減退、乏力外,導致其癥狀的更主要原因是食管狹窄引發的吞咽困難及進食極少,進而造成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入院后立即給予李先生加強靜脈營養補充、密切監測血常規及電解質等,經過幾天的系統治療,李先生全身無力的感覺顯著減輕,困擾多時的下肢浮腫也明顯消退。然而,李先生吞咽困難的問題仍未解除。李杏歡醫生迅速為其完善了CT和胃鏡檢查,并請消化內科會診是否可通過支架植入方式解決食道狹窄問題。
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學群帶領團隊詳細評估病情后,發現情況遠比預想的復雜:食管術后瘢痕狹窄,周圍粘膜僵硬,內鏡下治療空間極其狹小,操作難度極大,麻醉和手術過程中存在血栓或癌栓脫落引發肺栓塞、腦栓塞等致命風險的巨大隱患!面對如此高風險病例,消化內科團隊與麻醉科團隊進行了深入嚴謹的術前討論,將每一項風險反復推演。在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時,王學群詳細地解釋了手術的高風險性,家屬和李先生充分知情后仍堅定地表達了手術意愿:“我們相信你們醫院的醫術。”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轉化為醫護團隊迎難而上的動力。
二.精準施治療,筑就健康防線
4月21日,一場與風險共舞的生命保衛戰在手術室打響。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王學群憑借豐富的經驗,小心翼翼地在極度狹窄且僵硬的食管瘢痕處進行操作。每一個細微動作都關乎成敗,醫護團隊屏息凝神,緊密配合。最終,一枚承載著生命希望的支架被成功置入狹窄處!手術順利完成,李先生安全返回病房。
術后,消化內科團隊并未松懈。針對支架置入后的常見問題,王學群帶領團隊為李先生制定了周密的康復計劃:抑酸治療減少胃酸刺激、甲潑尼龍減少瘢痕形成、補充白蛋白、預防性抗感染,在消化內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守護下,李先生恢復狀態良好。術后不久,李先生就能順暢地進食半流質食物了!那久違的吞咽順暢感,宣告著“卡喉”之痛終被解除。
李先生的康復歷程,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不斷提升急危重癥及復雜術后并發癥處理能力的一個縮影。面對高風險、高難度手術,醫院多學科團隊展現出嚴謹的評估流程、過硬的技術實力、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以及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的仁心。腫瘤科精準的營養支持與癥狀管理,消化內科迎難而上的內鏡介入技術,共同為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顯著提升了其生活質量。
這封來自12345熱線的表揚信,如同暖陽一樣,溫暖著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心。它承載的不僅是患者家屬的感激,更是對醫院守護百姓健康能力的信任與肯定。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將繼續秉持“博醫博愛,為健康護航”的宗旨,磨礪技術,精進服務,讓這份信任與肯定,成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為守護博羅百姓的生命健康筑起堅實的防線!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葉毅艷
一審:徐穩深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