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病房里,寂靜總被兩種聲音填滿——時鐘的滴答聲與儀器的嗡鳴聲,像一支懸在空中的舊唱片,循環著生命的低語。消毒水的氣息在走廊里游蕩,而我踩著這份清冷,日復一日穿梭于希望與絕望交織的病房之間。這里的故事,是褶皺的病號服下藏著的倔強,是輸液管里流淌的無聲吶喊。
羅大哥,正是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年紀,卻因為在高溫下工作不幸患上熱射病,留下了腦損傷后遺癥。每次看到他,總喜歡自己一個人坐在輪椅上,眼神空洞地望著窗外,身影顯得格外落寞。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也未能驅散他周身的陰霾。
“羅大哥,今天的天空真藍呀,陽光也比昨天暖和些。”我輕輕地走過他身邊。他緩緩抬起頭,心事重重的說道:“王護士,我現在這個樣子,以后的生活該怎么過呀?”他搖著頭,深深嘆了口氣,“身體完全不聽使喚,康復的希望還有嗎?”
我堅定地看著他的眼睛,說道:“羅大哥,我理解您現在的心情。但您要相信,醫學的力量是無窮的,您的身體也有著強大的自愈能力。您想想,剛開始的時候您躺在床上起床都困難,現在都能有一些自主活動了,能穩穩的坐著這就是很大的進步啊。在每一次治療里,都在慢慢積蓄力量呢。”
為了讓他更有信心,我給他講了一些之前患者成功康復的案例。那些曾經和他情況相似的患者,在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康復過程后,最終都重新找回了健康。我告訴他,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他也一定可以。羅大哥靜靜地聽著,眼神里漸漸有了一絲光亮。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王護士,謝謝你。聽你這么一說,我好像又有了一點兒信心,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的。”看著他重新燃起希望的樣子,我感到無比欣慰。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更加關注羅大哥的康復情況。每次給他做治療時,都會鼓勵他,幫助他緩解心理壓力。他也變得越來越積極,主動配合各項康復訓練。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反反復復的入院治療,半年后,羅大哥終于能借助行器步伐顫顫巍巍跨出希望的那一步,臉上是止不住的微笑與激動。他聲音顫抖著說道:“護士們,謝謝你們一直一來的鼓勵和照顧,讓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我微笑的看著他說:“這還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繼續積極配合理療師治療,你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在這普通的病房里,這段溫暖的經歷,是對南丁格爾精神最生動的踐行。這些點滴付出換來了羅大哥的康復與感激,也讓我們深知,正是這無數瑣碎日常,匯聚成感動的暖流,流淌在醫患心間。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愛與責任,在護理崗位上,以南丁格爾精神為標桿,用更溫暖、更專業的服務,守護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讓愛與希望在病房持續蔓延!
供稿:康復醫學科 王敏娜
供圖:康復醫學科 李姍蔓
一審:葉毅艷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