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政策,推動縣域醫療能力提質增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以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為抓手,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賦能,探索出協同發展的幫扶新路徑。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派駐博羅分院的專家團隊中,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兼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碩士、主任醫師夏曉英主動擔當,扛起內分泌學科建設重任。以深化醫改為契機,以醫共體協同發展為紐帶,帶領團隊在學科能力提升、基層服務延伸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切實將政策要求轉化為惠民實效。
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科室服務水平
從零起步,內分泌科的“成長之路”
內分泌科獨立成科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的內分泌診療工作缺乏專業團隊與技術支撐。面對這一現狀,夏曉英作為學科帶頭人,從基礎抓起,帶領幾名骨干醫生按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內分泌專科建設模式開啟專科化探索。2023年底,博羅分院內分泌科正式開科,成為惠州市縣域首個獨立的內分泌專業科室。這一突破標志著科室從缺乏專業團隊與設備的困境中突圍,逐步邁向規范化、專業化發展道路。目前科室有9名專科醫生,其中有3名醫學碩士,科室配備了肌電圖、肱踝指數測定儀、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胰島素泵等先進設備,能為患者提供與市級醫院同質化的診療服務。
深化亞專科建設,精準服務患者需求
針對博羅地區慢性病高發的特點,夏曉英提出“細分亞專科,精準施策”的發展策略,推動科室細分建立了糖尿病足、甲狀腺(含甲狀旁腺)、肥胖、高尿酸與痛風等亞專科,為患者開展多元化、個性化診療服務。通過體成分分析、專業營養評估、糖尿病足篩查技術等,科室實現了對糖尿病高危足、肥胖等慢性病的早期篩查;通過創面負壓引流技術、新型敷料使用、紅藍光治療等技術,實現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高效與精準干預,極大提升了縣域慢病管理水平。
此外,夏曉英還牽頭成立了臨床營養科,在縣域內率先開展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慢病營養治療服務。通過科學配餐與營養干預,幫助患者控制甚至逆轉病情發展,實現了“醫防結合”的慢病管理新模式。
技術賦能,創新模式優化診療體驗
動態血糖監測技術:告別“扎手指”的痛苦
傳統血糖監測需頻繁指尖采血,有時會給患者帶來身心雙重負擔。2023年,夏曉英主導引進動態血糖監測新技術,患者只需佩戴傳感器,無需扎手指,即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血糖波動數據。一位因暈血對傳統監測方式存在較大心理負擔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使用該技術提升了血糖監測的便捷性,也提高了他的依從性,為患者管理血糖提供了新的選擇。
負壓吸引治療技術:糖尿病足治療的新路徑
在糖尿病足治療方面,夏曉英選派骨干醫生林喜潔副主任醫師外出深造,引入負壓引流治療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為復雜創面創造更利于愈合的環境。
一位飽受足部潰瘍反復困擾的老年患者,在夏曉英團隊評估后接受了該技術治療。通過精心的創面管理和負壓引流,患者的足部情況逐步穩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恢復了基本行走能力。這印證了夏曉英團隊在引進這項技術時的初衷——為患者守住“足下”的健康與尊嚴。該技術已成為團隊管理復雜糖尿病足的有力工具。
外引+內培+實踐:人才培養與學術提升雙軌并行
夏曉英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策略。2023年,她選派了2名醫生至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進修臨床營養治療技術,系統學習醫學營養減重、代謝性疾病逆轉等前沿理念;另選派了1名醫生赴省級醫院深造甲狀腺微創技術,為亞專科發展儲備核心力量。夏曉英強調:“只有不斷學習前沿技術,才能讓縣域醫療與省級水平接軌。”
在學術能力建設方面,夏曉英始終強調“臨床實踐與學術研究相輔相成”的理念。她鼓勵醫生收集整理專科疑難、復雜、特殊的病例,并在惠州市內分泌質控中心年會、惠州市醫學會內分泌與糖尿病分會年會上做病例分享,提高了醫生的學術能力和交流,提高了科室在惠州市內分泌領域的學術地位。
2023年,博羅分院內分泌科順利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備案評審,成為縣域內首個具備臨床試驗資質的科室。目前,科室已啟動相關臨床研究(研究者發起的研究IIT),重點關注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干預策略。此外,科室醫生參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開展的“低碳水化合物高營養密度膳食對肥胖兒童青少年的減重效果及代謝影響研究”項目,榮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體現了科室在科研領域的積極探索和成果。
夏曉英帶領的內分泌科,通過緊密型醫聯體幫扶機制,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先進技術的引進、亞專科的細化、人才的系統培養以及科研能力的突破,讓縣域患者享受到與市級醫院同質的醫療服務。未來,博羅分院內分泌科將繼續以患者需求為導向,深化醫防融合,為健康中國戰略在基層落地貢獻力量。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一審:曾誠誠、夏曉英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