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
古往今來,醫者的擔當始終與溫情相伴。在我院,每一次細致診療,都蘊含著溫情與擔當。為了讓 90多歲的顧婆婆擺脫全身多處壓瘡的折磨,其兒子付先生曾帶著臥床的母親輾轉多地求醫,最終決定來到我院就醫,而這里的醫護人員,用專業與溫情,為這份堅持增添了治愈的希望。
顧婆婆因骶尾部壓瘡及雙足跟部皮膚破損,住進了手足外科/整形/燒傷科。該科副主任醫師蔣照欽進行接診,他深知老年患者的治療需格外細致。科室秉承“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精神,在日常診療工作中,每天都準時為顧婆婆清理創面、換藥,蹲在床邊仔細查看壓瘡變化的模樣,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都被付先生深深地記在心里。同時,蔣照欽根據顧婆婆的身體狀況調整營養支持方案,這讓焦慮的付先生多了一份安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顧婆婆的壓瘡明顯好轉,身體狀態逐步穩定。
治療過程中,顧婆婆被發現合并有肺結核,需要更專業的照護,隨即轉入感染科。轉科,意味著治療的延續,也是一份細致服務的溫暖接力。
在感染科,顧婆婆背部、骶尾部大面積的深度壓瘡護理成為關鍵任務。護士長蔡玉梅親自制定了嚴密的壓瘡換藥方案。每一次換藥,護士們都嚴格按照規范穿戴防護用具,動作輕柔而精準,小心翼翼地清理創面、更換敷料。她們深知老人長期臥床的痛苦,換藥時總會輕聲細語地安撫顧婆婆,照顧她的情緒。那些看似冰冷的治療操作,在她們手中卻化作了滿含溫度的關懷。
與此同時,感染科主任醫師張建華則專注于病情的整體把控與治療方案的優化。他每日細致查房,密切關注顧婆婆的身體狀況和各項指標。考慮到老人年逾九旬,長期癱瘓且身體極度虛弱,張建華謹慎評估后,對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進行了個性化調整,力求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控制結核病情、改善癥狀同時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方案。當家屬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時,張建華謙和地回應:“這是我們醫生的職責所在,主要還是依靠護士們勤勞的換藥和細致的護理。” 這份謙遜,更映襯出他對患者和同事的真誠。
從手足外科/整形/燒傷科的細致處理,到感染科的專業護理與精準治療,蔣照欽、張建華、蔡玉梅,他們雖身處不同崗位,卻始終配合默契。他們的目標樸素而清晰:盡力減輕患者的病痛,也讓日夜守護的家屬能多一份安心。這份將患者視作親人的用心,默默踐行著我院 “平等對待,悉心關懷,追求品質” 的服務理念。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魏廷恩
供圖:感染科 張建華、蔡玉梅
一審:感染科 梁清海,手足外科/整形/燒傷科 郭洪海
二審:聶洪鈺
三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