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時醫生專業又耐心的指導,幫我梳理了所有風險和可能性。在我最糾結的時候,她始終尊重我的選擇權,用專業知識幫我權衡利弊,最終才做出了適合的決定。” 產婦握著產科副主任醫師時雪芬的手,言語間滿是感激。
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收到一封來自惠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的表揚工單。李先生通過該平臺感謝時雪芬在危急時刻給出的專業指導意見。
醫患溝通解心結
8月1日,孕39周的孕婦在家人陪伴下緊急入院,因產檢時發現的羊水偏少問題,讓原本期待自然分娩的夫妻倆心頭蒙上陰影。作為經產婦,她曾有過一次艱難的順產經歷,面對此次產檢異常,焦慮的情緒在病房里悄然蔓延。“醫生,我還是剖吧,上次生得太辛苦了,這次羊水又少,我怕出問題。” 產婦握著丈夫的手,聲音里帶著明顯的顫抖。時雪芬注意到了這對夫妻的不安。她立刻查看孕婦的產檢檔案,詳細詢問既往分娩史,隨后為產婦進行了細致的頭盆評分、宮頸評分檢查。
“你的骨盆條件不錯,雖然上次分娩過程較長,但產道恢復情況良好。現在宮頸已經成熟,胎兒胎位正常,雖然羊水偏少,但目前沒有胎兒窘迫的跡象。” 時雪芬一邊記錄檢查數據,一邊輕聲向孕婦解釋。“我們先客觀分析兩種分娩方式的利弊。剖宮產雖然能避免產程中的不確定性,但作為二次手術,術后恢復時間長,還可能面臨傷口感染等風險。而你的身體條件其實具備試產基礎,我們可以通過密切監測胎心和產程,在確保母嬰安全的前提下嘗試自然分娩。”
為了讓夫妻倆更直觀地理解,時雪芬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專業術語:“羊水就像胎兒的‘保護墊’,偏少確實會增加風險,但你的宮頸條件成熟,就像果實已經成熟到適合采摘,身體已經為分娩做好了準備。我們會全程監護,一旦出現異常可以及時處理。” 她特意提到孕婦作為經產婦的優勢:“有過分娩經歷的媽媽總產程會更短,這次產程可能會更順利,產后恢復也更快。”
在近半小時的溝通中,時雪芬始終保持溫和的語氣,認真傾聽夫妻倆的顧慮。當李先生提出 “萬一試產失敗還要再挨一刀” 的擔憂時,她坦誠回應:“醫學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我們不能保證100%順利,但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制定最優方案。現在的醫療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胎兒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會立即轉換分娩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這番專業又貼心的分析,讓夫妻倆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產婦看著時雪芬真誠的眼神,猶豫的心思開始動搖。經過夫妻倆的短暫商議,他們最終決定相信醫生的判斷,嘗試自然分娩。“時醫生把風險和優勢都講得很清楚,讓我們覺得心里有底了。” 李先生事后回憶道。
專業護航助順產
經過數小時的努力,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健康的嬰兒順利降生。看著襁褓中6斤3兩的寶寶,產婦激動得熱淚盈眶。產后檢查顯示,母嬰各項指標均正常,產婦恢復狀況良好。
“每個產婦的情況都獨一無二,醫療決策不僅需要專業判斷,更要尊重患者意愿。” 時雪芬在談及這次分娩時表示,產科醫生不僅要具備精準的診療能力,更要學會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在她看來,耐心溝通比匆忙下結論更重要,“讓患者明明白白地做出選擇,既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醫療服務應有的溫度。”
如今,產婦臉上洋溢著初為人母的幸福,身邊的新生兒正在安然入睡。這場在醫患信任中完成的順利分娩,不僅是醫學專業的勝利,更是醫者仁心的生動寫照 —— 在生命誕生的征途上,總有溫暖的守護伴愛同行。
供稿:新媒體運營中心 聶洪鈺
一審:黃月婷
二審:聶洪鈺
終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