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風裹挾著醫者的赤誠,在這個專屬于醫務工作者的節日里,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博羅縣人民醫院)處處洋溢著致敬與榮光。在醫院2025年醫師節表彰大會上,麻醉科主治醫師劉嘉豪憑借精湛的醫術、嚴謹的態度與突出的業績,榮獲“優秀青年醫師”稱號,此前,他更在醫院舉辦的氣管插管競賽中過關斬將,斬獲二等獎。這位年輕的麻醉科醫生,用行動詮釋著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 的職業精神,在無影燈下書寫著屬于青年醫者的擔當。
作為一名麻醉科醫生,他們的戰場在緊閉的手術室內,他們的功績往往隱匿于手術成功的榮光之后。患者沉沉睡去,不知險峻;患者安然醒來,恍若一夢。然而,在這“睡”與“醒”之間,正是麻醉醫生在生命最脆弱、最危險的邊緣地帶,進行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護航。
麻醉工作也遠非“打一針”那么簡單。它涵蓋了術前評估、術中麻醉誘導與維持、生命體征精準調控、內環境穩定維護、術后復蘇鎮痛等全過程。這是一門集藥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解剖學、物理學于一體的精湛藝術,要求醫生擁有廣博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應變能力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心理素質。他們必須時刻緊盯監護儀上跳躍的數字和波形,解讀著生命體征的細微語言,預判并處理可能發生的任何風暴——大出血、過敏反應、心跳驟停……他們是指揮官,調動著各種藥物和器械,維持著心跳、呼吸、血壓這生命三角的穩定;他們是工程師,精確計算著藥物的劑量與時機,打造一條安全、無痛、舒適的手術通道。
初心如磐:選擇麻醉,便是選擇 “隱形守護”
“麻醉科醫生是手術臺上的‘生命守護者’,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壓,每一個數據都關乎生死,這份責任讓我無比堅定。” 談及選擇麻醉專業的初衷,劉嘉豪的眼神中滿是篤定。2016年,他從廣東醫科大學臨床麻醉學專業畢業,懷揣著對醫學的敬畏與對生命的珍視,加入了麻醉科團隊。初入臨床時,前輩們 “每一次麻醉都是一場戰役,容不得半點疏忽” 的叮囑,便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剛到科室的第一個月,劉嘉豪便跟隨主任參與了一臺復雜的心臟搭橋手術。手術持續近8小時,他全程堅守在患者身旁,緊盯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精準調控麻醉藥物劑量。當手術順利結束,患者平穩蘇醒的那一刻,主任拍著他的肩膀說:“麻醉醫生的價值,就藏在患者安全的呼吸里,藏在手術順利的保障中。” 這句話,成為他職業生涯的 “燈塔”。此后,無論是常規手術的麻醉配合,還是急診搶救的緊急插管,他始終以最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環節,從術前訪視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到術中根據手術進程調整麻醉方案,再到術后隨訪關注患者恢復情況,每一步都力求極致。
在同事眼中,劉嘉豪是 “眼里有活、心中有數” 的青年榜樣。麻醉科護士長回憶:“有一次科室接診了一位老年患者,因骨折需要手術,但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多種基礎病,麻醉風險極高。劉醫生提前三天就開始查閱患者病歷,反復與外科醫生、心內科醫生溝通,制定了多套麻醉方案。”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最終患者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恢復良好。
匠心筑夢:深耕技術,在日常練就 “硬本領”
麻醉科是醫院的 “生命線” 之一,而氣管插管技術則是麻醉科醫生的 “看家本領”,在危急情況下,尤其是在患者呼吸衰竭、心跳驟停或呼吸道受阻時,能否在黃金時間內快速、準確、一次性地成功建立人工氣道,往往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生死存亡。這項操作不僅要求醫生具備扎實的解剖學知識,清晰的手眼協調能力,更需要在極端壓力下保持冷靜判斷和穩定發揮。劉嘉豪深知,精湛的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實踐與鉆研中打磨而成。
日常工作中,他始終保持 “空杯心態”,主動向科室前輩請教疑難病例,利用休息時間學習最新的麻醉技術與指南。科室每周的病例討論會上,他總是第一個提出問題、分享見解;遇到復雜病例,他會詳細記錄診療過程,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自己的 “麻醉筆記”。不久前,他更是憑借著優秀的氣管插管技術,在“高手云集”的2025年度急救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斬下二等獎,展現出過人的“硬本領”。它同時象征著一種能力:一種在危急情況下能為患者守住生命線的專業素養。
兩年前,在麻醉科手術室、產科、重癥醫學科、超聲科等多學科通力協作下,醫院成功搶救了一位發生“羊水栓塞”的產婦。而當班的麻醉醫生,正是劉嘉豪。
06:07,手術床上的產婦突然大叫一聲,在場醫護人員都被嚇了一跳,作為當班麻醉醫生的劉嘉豪立即詢問產婦有什么不適并密切關注監護儀上生命體征變化,產婦并沒有回應且意識開始逐漸模糊,突然,監護儀報警,顯示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減弱,血壓驟降!劉嘉豪立即匯報目前情況給臺上醫生,同時給產婦進行人工輔助通氣、升壓藥物維持血壓,臺上是產科主任醫師薛安,她憑借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迅速判斷出:“是羊水栓塞!趕緊呼叫人員協助搶救!”同時她加快了手上的動作,胎兒順利剖出,交由早已到場的兒科醫生以及助產士協助搶救。
但是,這突如其來的羊水栓塞如同洪水猛獸一般,依舊不斷攻擊著產婦的身體,此時血壓極低,脈搏血氧波形驟然消失,呼吸停止!劉嘉豪立即為產婦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胸外按壓,讓巡回護士立即呼叫科主任以及護長,并立即準備除顫儀以及搶救藥物。麻醉科主任孫岸靈隨即也趕到現場,立即為現場每位人員分配工作,同時為患者建立動脈及深靜脈通道,并立馬把相關情況匯報至醫療總值。醫務部主任曾誠誠聞訊后立即啟動搶救應急預案,組織臨時MDT(多學科會診)協助搶救。
經過一系列的搶救,產婦生命體征終于暫時平穩,轉入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病區進行后續治療,至此,所有在場人員懸著的心總算是稍稍放下,而劉嘉豪更是因長時間的高度集中,累的癱軟在地。
危急時刻,劉嘉豪冷靜判斷,為產婦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胸外按壓,憑借嫻熟的操作,迅速為患者建立氣道。隨后,他配合醫生人工輔助通氣、升壓藥物維持血壓,為患者后續手術贏得了關鍵時間。事后,同事們感慨:“劉嘉豪的臨場判斷不僅快,更準,在緊急情況下,這份‘穩’就是患者的希望。”
榮譽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對于劉嘉豪而言,“優秀青年醫師”這項榮譽,是對他過去工作的總結,更是對他未來征程的期許。
劉嘉豪的故事,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廣大青年醫師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的一個精彩縮影。他的身上,閃耀著當代青年醫師的責任、擔當與夢想。無影燈下,麻醉機的滴答聲是生命的節拍;手術臺前,精準的操作是守護的承諾。劉嘉豪用青春與汗水,在麻醉科崗位上書寫著醫者的擔當,用專業與溫情,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線。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像劉嘉豪一樣的青年醫者,以初心為帆,以技術為槳,在守護生命的航程中砥礪前行,為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供稿、供圖:新媒體運營中心 張洋鑫
一審:葉毅艷
二審:聶洪鈺
終審: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