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白條豬肉價格連續走低,降幅比較明顯。
2015年9月11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肉的批發平均價是11.00元/斤,比2015年9月4日的11.90元/斤下降7.56%;比2015年8月11日的11.33元/斤下降2.62%;比2014年9月11日的9.30元/斤上漲18.28%。周環比明顯下降;月環比小幅下降;年同比漲幅仍然很大。
本周(2015年9月5日至9月11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肉批發的平均價穩步下降,降幅比較明顯。
本周白條豬肉的最高價是11.53元/斤(9月5、6、7日),比上周的11.90元/斤下降0.37元/斤,降幅3.11%;最低價11.00元/斤(9月11日),比上周的11.20元/斤下降0.20元/斤,降幅1.79%。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0.53元/斤,高出4.82%,波動的幅度比上周的6.25%明顯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白條豬肉的最高價、最低價均有所下降,最高價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本周的最高價出現在周前期、最低價出現在周后期,說明本周肉價出現連續下降的走勢。
本周,白條豬肉的日均上市量為2066.86頭,比上周(8月29日至9月4日)的1661.83頭增加24.37%;比前2周(8月22-28日)的1767.86頭增加16.91%;比前3周(8月15-21日)的1779.14頭增加16.17%;比前4周(8月7-14日)的1809.57頭增加14.22%。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2190.86頭,今年同比增加-5.66%,上周同比增加的幅度為-25.09%,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大幅收窄。
本周日均上市量環比明顯增加是2個原因構成的:1是上周上市量受到北京實行比較嚴厲的機動車限行措施,外地車輛進京受到一些限制,影響了外地白條豬肉進京的數量。環比的基數較低;2是此前壓欄的毛豬本周出欄量加大。
本周,新發地市場白條豬肉的日均上市量一舉突破2000頭大關,這是6月初以來的這3個月重新站到2000頭以上的日均上市量,是5月下旬以來的最高日均上市量。此前的10幾周,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一直維持在15%上下,本周同比下降的幅度大幅收窄到6%左右。上市量環比大幅增加,就是此前長時間壓欄的毛豬進入集中出欄期的表現。
在肉價上漲的過程中,養殖場壓欄待價是比較正常的市場反應,希望等到豬價上漲到比較理想的心理價位再出欄。但是,近期肉價穩中有降,豬價穩中有降,豬價繼續上漲無望,養殖場出欄心態逐漸平和,市場上白條豬肉的上市量開始增加。在上市量增加的同時,毛豬的單重也普遍增加,豬肉的增加幅度超過上市量增加幅度。肉價逐漸回歸理性。
平心而論,目前肉價還處于比較虛高的價位,價格與供求關系存在著脫離的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態,與養殖業對肉價的預期有關,也與在肉價上漲的過程中多種因素推波助瀾有關。我們之所以說肉價還存在虛高的成分,是基于目前的供應能力而言的。以新發地市場8月份的日均上市量來看,8月份的日均上市量比2012年同期增加12.66%,價格上漲27.13%。是什么原因造成供應量大幅增加、價格大幅上漲的呢:我們把《8月份豬肉價格走勢分析》的一段話摘錄如下:
8月份的日均上市量與7月份環比是增加的,價格是上漲的;
2015年8月份,白條豬肉日均上市量比2013年同期減少0.26%,屬于微幅下降,肉價上漲14.66%則屬于大幅上漲了;日均上市量比2012年同期增加12.66%,肉價上漲27.13%,上市量大幅增加,價格大幅上漲。”
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8月14日的《每周動態》和《8月份豬肉價格走勢分析》中已經談及,本周不再贅述。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業內人士把肉價下滑歸結為“需求不旺”,這其實也是1種誤導。我們會問,需求如果不旺,何以使供應量比2012年同期增加12.66%,價格卻大幅上漲27.13%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拉動肉價的上漲?肉價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前期過高的肉價進行的回調。
當然,目前仍然處于肉類消費的淡季,這是自然規律,也是市場規律,不能要求消費者違背自己的生理需求為保持肉價的堅挺多吃肉,也不能要求消費者在肉價大漲的過程中玩兒命吃肉。
實際上,需求淡季并不是造成肉價下滑的主要原因,就如同肉價可以在消費淡季大幅上漲一樣。肉價下滑的動力來源于市場正在逐步把前期價格虛高的水分擠出。這種擠出水分的能量來源于毛豬的供應能力好于2012年的這個基礎條件。
今年4月份之前,經過長達1年之久壓縮產能的過程,使得毛豬供應過剩的狀態得到改觀,毛豬供應處于供求基本平衡、供應略大于需求的狀態。基于這種基本估量,毛豬價格應該出現恢復性上漲,上漲是必然現象。但是,漲幅過大、過猛則違背了市場規律。目前毛豬的價格走勢就是處于逐漸被擠出水分的過程中。此前我們所說的“兩節(中秋節、國慶節)”、“一節(春節)”的價格很難超過8月初出現的峰值(11.75元/斤)的判斷也是基于這個基本估量。
目前,就全國而言,豬價處于高位調整過程中,總體上的表現是穩中有降的趨勢。所以,對于這幾日肉價的小幅下滑的行情,養殖場也不必產生恐慌,目前的價格走勢是擠出水分的過程,這個過程相對還是比較漫長的過程,因為養豬場、屠宰場都不愿意把其中的水分擠出,因此需要的時間會略長一些。短時間之內肉價、豬價仍然會保持相對較高的價位,肉價、豬價下滑的速度會遠遠小于其上漲的速度。同時,由于去年對毛豬產能進行了壓縮,毛豬供應過剩的問題已經得到基本的解決,豬價、肉價會出現恢復性上漲,而不是報復性上漲,這也是今年毛豬供應的基本面。在這種形勢下,養殖場仍然需要堅持順時出欄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