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開展活體交割是否具備充分的現貨基礎、生豬現貨交易各環節是否順暢、風險是否可控,帶著這些疑問,7月下旬,證券時報記者跟隨大商所調研團對河南生豬養殖及屠宰企業進行了走訪考察。
規模化養殖快速發展
標準化程度高
生豬行業內一直流傳著“全國養豬看河南”之說,足見河南省生豬產業的分量與代表性。據駐馬店市
畜牧局局長蔡新國介紹,去年僅駐馬店市一地的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就已分別達到518萬頭和715萬頭,分別約占全國總量的1。位于駐馬店市的龍鳳山農牧就是一家近年來在開展規模化經營方面比較成功的企業。走進龍鳳山農牧的養殖場,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排排干凈、整潔的圈舍,人在圈舍內聞不到絲毫異味。
龍鳳山農牧財務總監王洪波介紹,“目前,龍鳳山農牧全部采用自繁自養模式,已建設投產4個生豬養殖基地,其中一個就建設了近百棟豬舍。每棟育肥舍里飼養2000多頭肥豬,都采用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所謂全進全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一棟豬舍中的上千頭豬作為一個批次,同時進欄同時出欄。“斷奶后的仔豬在經過保育舍后,統一轉欄至育肥區,轉欄時會通過體重篩選將體重相近的豬分至同一欄。經過育肥期過后,公司會集中將這一批豬銷售完畢。”
無獨有偶,位于鄭州的雛鷹農牧也是一家大規模的現代化生豬養殖企業,生豬年出欄量在200萬頭以上。雛鷹農牧采用公司加農戶基地養殖模式,生豬養殖過程采取“六統一”方式,即統一提供仔豬、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藥品、統一防疫消毒、統一流程管理、統一屠宰銷售。此外,在飼料配方和追溯系統上,該公司實施精細化管理,生豬出欄時個體體重基本保持在100~120公斤之間,指標標準化程度大幅提升。
據了解,當前規模化的生豬養殖企業,在流程規范、品種選育和防疫保健方面均有類似的規范性要求,生豬出欄質量較好,個體間指標差異較小。這為生豬期貨合約和交割規則設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權威部門檢驗檢疫
現貨貿易成熟規范
為了解生豬現貨貿易和交割的全過程,記者全程參與了大商所在龍鳳山農牧開展的生豬模擬交割。按照現貨市場習慣,為了降低由于高溫導致生豬應激死亡的風險,本次模擬交割于凌晨進行,獸醫部門指定的檢疫人員也同時到達交易現場。經畜牧獸醫部門的駐場檢疫人員檢測,全部生豬尿檢均合格,整個交割過程順暢,未發生糾紛。
龍鳳山農牧生產計劃部經理王永勝表示,“出欄前,我們要提前三天向當地動物衛生檢疫機構申報檢疫,產品檢測合格后方能出售。銷售人員聯系意向客戶,在客戶確認購買后簽訂銷售合同,確定條款,如規定豬只的品系、體重范圍、價格、數量、購買時間等等。”
按照國家農業部發布的《生豬產地檢疫規則》規定,畜牧獸醫部門向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派出專門駐場檢疫人員,對每批出欄生豬進行檢驗檢疫,快速尿檢(檢驗瘦肉精等)合格后方可出場,并現場開具《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出縣境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以明確責任。
“現貨貿易中,生豬檢驗檢疫均由國家相關部門負責,因此發生疫情疾病的風險較小。”雛鷹農牧集團副董事長侯五群說。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管理規范,發生疫病疫情的可能性較小,且生豬現貨貿易已有較為成熟的流程和習慣,爭議責任明晰。
按照目前生豬現貨貿易習慣,針對交收中的應激死亡和后期屠宰過程中發現疫病等風險有明確的權責分配。買賣雙方通常以出欄裝車為分界線,裝車前責任由賣方豬場負責,裝車后由買方負責。“養殖場、屠宰廠、貿易商等在實際交易中對這一通行做法很少有爭議,若交收時生豬出現行走困難等應激癥狀,就不能裝車,一旦上車后再出現死亡問題則與養殖場無關,由買方自行承擔。”侯五群表示。
規模化養殖風險大
亟須風險管理工具
在調研中,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大幅下跌,養殖利潤大幅縮水,很多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基本到了虧損的邊緣,上市的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同樣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態勢。
根據今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報情況,以溫氏股份、牧原股份、雛鷹農牧、正邦科技、天邦股份5家養豬上市企業公布的數據為例,上半年這5家企業生豬出欄量達到1455.11萬頭,同比增加282.93萬頭,但凈利潤由去年的95.66億元大幅下降至36.38億元~41億元,大幅縮水54.66億元~59.28億元。
5家企業多養了近300萬頭豬,卻少賺了近60億,讓人大跌眼鏡。顯然,這又是一個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有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養殖上市企業新建的養豬項目已超過900萬頭,發改委預計生豬產能在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密集的釋放,市場供應將會較為寬松,豬價整體仍會呈下降趨勢。
回望過去,這也只不過是我國“豬周期”的冰山一角。面對豬周期的困擾,生豬養殖企業大力呼吁生豬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的推出。市場人士表示,我國生豬產業正處于重要轉型階段,產業擴張加速,價格波動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研究和部署生豬期貨,助其早日上市具有相當的必要性。華信期貨分析師于士程表示,目前生豬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從認識水平、管理方式、生產規模、衛生條件等方面均已實現了生豬養殖過程和出欄質量的標準化,已經具備了上市期貨合約的基本要求。
“生豬期貨的上市,對于相關企業來說,不僅能夠獲得一個規避豬周期的避險工具,更能通過期貨市場發現并研究生豬市場價格規律,推動相關企業在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方面更進一步。”龍鳳山農牧董事長胡俊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