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怕歪,老怕摔”,
骨折是中老年人致病致癱的重要原因。
近日,我院順利為一名96歲高齡曾奶奶實施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目前曾奶奶恢復情況良好,術后三天已能下地走路,受到家屬誠摯感謝。
曾奶奶于入院前12天在家獨自行走時不慎摔倒致右髖部疼痛,導致活動受限,難以坐起,無法行走。受傷后曾在其他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曾奶奶右髖部疼痛未見緩解,后經他人介紹前來我院就診。我院由骨傷科、麻醉科、內科等科室骨干組成的診療團隊,為老人詳細查體,發現老人右下肢外旋外展短縮畸形,右髖部腫脹,局部壓痛明顯,髖關節活動受限,右下肢縱叩痛,面部表情痛苦。結合病史,經過相關檢查,診斷為右股骨頸骨折、腦梗塞并發腦萎縮、臀部褥瘡及骨質疏松。經與家屬溝通后,診療團隊決定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突破“高齡”禁區
眾所周知,老年人群、超高齡人群一直被稱為外科手術的高危地帶,手術風險大,并發癥發生率高。但是,如若不施以手術而采用保守治療,只能臥床,而長期臥床將隨之產生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對于將近百歲老人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傷害。經過耐心溝通,患者家屬也希望能通過手術使老人得到及時治療,以改善術后的生活質量。
考慮曾奶奶年齡較高,基礎疾病較多,手術耐受能力較差,為了把手術風險降到最低,隨即院長謝心軍教授帶領診療團隊根據曾奶奶病情進行充分術前評估,組織相關科室專家進行會診,在認真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礎上,共同討論出了術中及術后各種突發狀況的解決及手術方案,確保將患者的手術治療風險降到最低。
7月25日,診療團隊在周密的麻醉監控下,歷時30分鐘,順利為曾奶奶進行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術后采用醫院特制消腫貼敷療法、中藥辨證內服等中醫治療手段對癥治療,促進曾奶奶術后早期康復,充分體現出我院骨傷科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
在骨傷科團隊的康復指導及精心護理下,術后第二天曾奶奶可以使用助行器的輔助下床進行功能鍛煉,當她重新從床邊站起來并依靠助力器行走的那一刻,家屬凝重的表情消失了,洋溢出欣慰的笑容。目前曾奶奶恢復良好,現已出院。
股骨頭置換術為骨折老人帶來福音
老年人多有骨質疏松、骨質變脆的現象,而其摔跤跌倒的受力點往往都在髖部,因此髖部骨折以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最多見。鑒于其嚴重危害,被人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優點就是能較快解決老年人疼痛的問題,術后能早日下地活動,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近年來,我院骨傷科團隊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探索老年股骨頭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領域,實施精準的個體化麻醉手術方法,已成功為多名高齡骨折老人實施手術治療,幫助老年患者盡快重新站立行走,極大提高老年患者晚年的生存質量,同時也很大程度地減輕了家屬的生活負擔。高難度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醫院的醫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彰顯了骨傷科團隊不斷提升的團隊協作精神。
診療團隊介紹
供稿:曾天俊
編輯:劉嘉星
校對:廖彩霞
審核:范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