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流感高發,成人、小孩該怎么預防?不小心中招如何治療?居家如何調養?日前,廣東省中醫藥局根據冬春季流行性感冒臨床證候特點,組織中醫專家制定了《2023-2024年廣東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醫藥居家防治康指引》。
流行性感冒預防指引
一、成人預防方案
(一)對證施膳
1.衛表不固:黃芪參姜飲適應癥:平素易感,倦怠乏力,出汗多,動則加重,怕風怕冷等。功能:益氣扶正固表材料:黃芪10克,黨參10克,生姜5-10克,黃冰糖適量。
2.肺脾兩虛:五指毛桃煲雞適應癥:氣短乏力,胃脹,納差,大便偏爛,舌苔偏厚等。功能:補肺健脾化痰材料:雞肉350克,五指毛桃40克,山藥(干品)20克,砂仁(打碎)3-5克,紅棗(去核)2-4枚,精鹽適量。
3.氣陰兩虛:西洋參燉瘦肉適應癥:疲倦乏力,口干咽干等。功能:補氣養陰生津材料:豬瘦肉100克,西洋參10-15克,生姜5-10克,精鹽適量。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
1.耳穴壓豆功效:健脾補肺固腎耳穴選穴:肺、脾、腎、內分泌
2.艾灸療法功效:溫補肺脾腎選穴:足三里、神闕穴、氣海穴
3.中藥沐足功效:疏風解表散寒
材料:紫蘇葉30克,生姜30克,藿香30克。
4.呼吸操——六字訣
預備式,患者站立,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或鼻吸口呼,放松腹部肌肉,膈肌收縮,腹壁隆起,屏氣2~3s,后改唇形為吹口哨狀,發“噓(xu)”音連續6遍,“呵(he)”音連續6遍,“呼(hu)”音連續12遍,“呬(si)”音連續12遍,“吹(chui)”音連續12遍,“嘻(xi)”音連續6遍,每組發音完畢均進入調息、預備式。
二、兒童預防方案
(一)對證施膳
1.肺脾不足:五指毛桃煲豬骨適應癥:平素易感,倦怠乏力,汗多,胃納一般,大便黏膩或偏爛等。功效:健脾補肺固表材料:豬扇骨350克,五指毛桃15-30克,黨參10克,生姜5-10克,精鹽適量。
2.肝脾不調:麥芽佛手煲瘦肉適應癥:挑食,煩躁,口氣重,納差,大便偏硬,入睡難,或睡不安穩等。功效:疏肝健脾消食材料:豬瘦肉200克,麥芽10-15克,佛手5克,生姜5-10克,精鹽適量。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
1.小兒推拿——捏脊功效:調整五臟功能部位:脊柱兩側
2.平調五臟健兒操
功效:平調五臟
操作方法
預備式:雙腿微張,雙手上舉,下按肩膀、腰部,彎腰按膝蓋、腳尖,翻掌上舉,頭往上看,踮腳,下落。
調肝式:馬步,兩手攏氣上升,提至兩側腰間握固成拳,拳心向上。將左拳向前沖出,同時旋轉腕部變成拳心向右,發出“哈”并用力收緊拳頭,共發聲并握拳三次,收拳換右拳,動作與出左拳相同。
調心式:左弓步,兩臂同時側起,與肩同高,掌心向上,肘微屈,配合吸氣,抬頭翹尾,沉肩墜肘,頭后仰,低頭,配合呼氣。目視前上方,稍停。下頜回收,兩臂回收交叉胸前,配合吸氣。重復三次。左腳收回并步。右式與左式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調脾式:弓步,左右兩手伸直向后劃圓三圈,帶動腹部運動,以起按摩腸胃之效,換腿重復上述動作1次。
調肺式:立位,兩足分開與肩寬,吸氣用鼻、呼氣用嘴;第一節:雙手平舉,張開吸氣,閉合呼氣,重復三次;第二節: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呼氣上移下滑;第三節:雙腿交替抬起,屈曲90度,抬起吸氣,放下呼氣。
調腎式:立位,兩足分開與肩寬。右手心放于肚臍,左手舉高伸直,向右做側身運動,左手微曲,成數字“6”狀。側身三次后換另一側,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收勢:擺臂踏步10秒,靜立緩慢吐納30秒。
三、日常調護
1、做好頭、頸、肩、背及足部等關鍵部位的保暖;
2、掌握正確起居節律“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陽,晚起以護陰;
3、運動應選擇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候進行,以早上10時到下午4時之間為宜,同時避免大汗淋漓,防止“氣隨汗泄”;
4、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中、青年人群可以選擇慢跑、打球等中等強度運動;兒童及老年人群,可以選擇慢走、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低強度運動。
流行性感冒治療指引
一、對證施膳
(一)風寒束表:蘇葉葛根飲適應癥:發熱惡寒,肌肉、骨關節疼痛,頭痛,鼻塞,流涕噴嚏等。功效:疏風散寒 解肌退熱材料:紫蘇葉15克,葛根20克,白芷10克,生姜5-10克。
(二)風寒夾濕:藿香扁豆飲適應癥:發熱,熱勢不高,頭身困重,疲倦乏力,口中黏膩,大便黏膩或爛等。功效:散寒化濕 行氣和中材料:藿香10克,白扁豆15克,薏苡仁15克,苦杏仁10克。
(三)風熱襲表:蘆根桑葉飲適應癥:發熱,呼氣熱,口渴欲飲,流濁涕,咽喉腫痛,大便干結等。功效:疏散風熱 解毒退熱材料:蘆根10克,桑葉10克。
(四)風熱夾濕:薄荷薏仁飲適應癥:發熱,身重煩躁,舌苔厚膩,大便黏膩難解等。功效:疏散風熱 化濕解毒材料:薄荷10克,薏苡仁20克。
(五)風燥犯肺:豆豉玉竹飲適應癥:發熱,雙目干澀,口干咽干,唇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大便干結難解,舌質紅干而少津。功效:疏風養陰潤肺材料:淡豆豉15克,玉竹15克,羅漢果1/2個,蜂蜜適量。
(六)虛人外感:蔥芪白芷飲適應癥:平素易感,時有噴嚏、流清涕,倦怠乏力等。功效:祛風散寒 固表通竅材料:黃芪10-15克,白芷5克,蔥白4節,生姜5-10克。
注意事項:以上六個證型運用時,3-14歲兒童減為上述用量的1/2。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
(一)刮痧療法
適應證:發熱伴惡寒,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部位:選擇督脈、膀胱經項背段范圍,起自后發際上1寸,止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兩側覆蓋肩井;重點穴位為大椎穴、大杼穴、風門穴、風池穴、風府穴、肺俞穴等。
(二)熏鼻療法
適應癥:鼻塞、噴嚏、流清涕、遇風遇冷時加重。功效:溫肺散寒通鼻竅組成:白芷10克,橘紅10克,紫蘇15克。
(三)艾灸療法適應癥:頭痛,痛引肩頸部及背部,怕風怕冷等。功效:疏風散寒止痛選穴:風池穴,天柱穴。
(四)穴位按摩適應癥:咽喉腫痛,伴或不伴咽干,咳嗽,咽部痰粘、異物感等。功效:清熱利咽消腫
選穴:列缺穴、少商穴、合谷穴。
流行性感冒康復指引
一、咳嗽
(一)對證施膳
1.肺陰不足:雪梨馬蹄飲適應癥:咳嗽,咯黃痰,口干,咽干,咽痛,大便難解等。功效:清熱潤肺
止咳化痰材料:雪梨1個(約250克),馬蹄10個(約150克),胖大海2-3枚,冰糖適量。
2.肺脾兩虛:蒸橙子適應癥:咳嗽,咽癢,怕風怕冷,時有噴嚏,胃納差,大便時爛等。功效:健脾益肺
止咳化痰材料:橙子1個(約200克),陳皮3克,黨參10克,生姜5-10克。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中藥貼敷療法適應癥:咳嗽,陣發性嗆咳,遇風遇寒加重等。功效:疏風散寒止咳材料:生姜片選穴:天突穴
二、食欲不振
(一)對證施膳
脾胃不足:砂仁豬肚煲雞適應癥:食欲不振,胃脘部脹痛、冷痛,噯氣等。功效:溫陽補氣
健脾化濕材料:母雞350克,豬肚150克,黨參15克,砂仁5克,紅棗(去核)2-3枚,生姜10克,精鹽適量。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耳穴壓豆適應癥:食欲不振,進食后易腹脹、噯氣等。功效:溫中健脾 開胃行氣
選穴:胃、脾、交感、皮質下、小腸、內分泌。
三、失眠伴有焦慮
(一)對證施膳
1.心脾兩虛:圓麥蓮子飲
適應癥:失眠,臉色晄白,精神疲倦,心慌等。
功效:健脾養心安神
材料:桂圓肉(干品)20克,麥芽15克,蓮子(去心)15克,花生30克,冰糖適量。
2.肝氣郁結:麥芽洛神花飲
適應癥:失眠,脅肋脹痛,情緒低落或焦慮等。
功效:疏肝解郁 寧心安神
材料:麥芽15克,洛神花10克,酸棗仁5克,冰糖適量。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耳穴壓豆
適應癥:失眠多夢,難入睡,易醒,情緒急躁等。
功效:寧心安神助眠
選穴:交感、皮質下、肝、心、神門、內分泌。
內容來源:廣東衛生在線
編輯:劉嘉星
審核:廖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