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微創手術因其獨特優勢在臨床應用中愈發廣泛。脊柱微創技術作為現代骨科發展的重要方向,憑借其“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出血少、術后可早期活動”等特點,逐漸獲得越來越多臨床醫師的認可,其療效也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肯定。
在廣東省中醫院骨科的大力支持與脊柱??频木珳蕩头鱿?,我院自2017年起系統引進了以“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PELD)”為代表的系列脊柱微創技術。經過數年扎實積累與持續發展,目前已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脊柱微創診療體系,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
目前,廣東省中醫院骨科程志安教授作為我院特聘學科帶頭人,長期駐點開展臨床指導與技術帶教,進一步強化了我院在脊柱微創領域的??颇芰εc綜合技術水平。
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PELD)與神經根管成形術
PELD技術是在局部麻醉下,將椎間孔鏡精準置入突出椎間盤部位,實現可視化操作,直接摘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經壓迫。該技術主要適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具有以下突出優勢:
創傷極?。簝H需約10mm切口,對肌肉、韌帶損傷小,不影響脊柱穩定性;
麻醉安全:采用局部麻醉,避免氣管插管和尿管,對心肺功能影響小;
操作精準:內鏡直視下操作,視野清晰,患者術中可反饋感受,極大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針對老年腰椎管狹窄癥伴神經根管狹窄的患者,我院還可開展椎間孔鏡下神經根管成形術。通過切除部分上關節突、增生韌帶與骨贅,擴大神經根管,實現有效減壓,幫助患者恢復行走能力。
程志安教授與我院醫師手術操作中
手術前后病人下肢主動抬高的角度比較
后路顯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MED)
后路顯微內窺鏡腰椎間盤切除術(MED)是通過一系列擴張通道來完成手術入路的建立,并通過1.6cm微創工作通道來完成椎板開窗、小關節切除、神經根管減壓及椎間盤切除等手術操作。由于先進攝、錄像系統將操作視野放大64倍,與直視下的手術相比,在術中能更加準確地辨認和保護好手術視野區的硬脊膜囊、神經根和椎管內血管叢,同時清晰的手術視野又確保更加安全精準地完成各種手術的操作,有效避免傳統手術視野小、操作粗暴和骨關節結構破壞較大的缺點,最大限度保留脊柱后韌帶復合結構的完整性,從而有效降低術后瘢痕粘連和腰椎不穩發生率。
融合術:適用于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需穩定脊柱的病例;
非融合術:主要用于脊柱骨折等短期固定需求。
兩種術式均通過經皮置入椎弓根螺釘,避免傳統開放手術對腰背肌肉的大范圍剝離,具有出血少、疼痛輕、康復快等優勢。
腰椎滑脫手術復位固定
下來,我院將繼續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依托廣東省中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及程志安教授的帶領,推動脊柱微創技術的深化應用與創新,助力更多患者重獲健康,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水平的醫療服務。
來源:內容及圖片由程志安教授提供,院辦公室綜合整理
編輯:謝泌如
審核:廖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