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了加強民間組織管理,維護民間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經廣東省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各類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統稱民間組織)以及民政部委托我省登記管理機關管理的駐粵全國性民間組織。新成立的民間組織,自下一年度接受年檢。
第三條 省民政廳負責全省性和民政部委托管理的駐粵全國性民間組織的年檢工作;各地級市民政局負責轄區內全市性和省民政廳委托管理的民間組織的年檢工作;縣民政局負責轄區內的民間組織的年檢工作。
第四條 民間組織年檢的主要內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情況;依照條例履行登記手續的情況;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情況;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設立情況;人員和機構變動的情況以及財務管理情況。
第五條 年檢時間: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
第六條年檢程序:
(一)民間組織于每年初到登記管理機關領取《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報告書》,并如實填寫;
(二)民間組織按要求準備材料并在每年3月31日前經業務主管單位初審同意后,于每年6月30日前報送登記管理機關;
(三)登記管理機關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內容對民間組織報來的年檢材料進行檢查并審定;
(四)登記管理機關作出年檢結論。
第七條 民間組織在接受年檢時,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報告書》;
(二)上一年度財務決算報告;
(三)上一年度工作總結和本年度工作計劃;
(四)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合伙)登記證》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副本;
(五)其他需報送的有關材料。
第八條 民間組織年檢的結論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類。年檢結束后,登記管理機關應在《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報告書》及《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合伙)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副本上簽署年檢結論并加蓋年檢印鑒。
第九條 符合下列情形的民間組織,確定為年檢合格: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
(二)依照章程開展活動,無違法違紀行為;
(三)財務制度健全,收入和支出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四)按規定及時辦理有關變更手續及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設立登記手續;
(五)領導班子健全,運作正常,管理制度健全,按民主程序辦事;
(六)在規定的時限內接受年檢。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間組織,確定為年檢不合格:
(一)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四條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的;
(二)一年中未開展業務活動的;
(三)活動資金達不到規定標準的;
(四)違反章程規定開展活動的;
(五)違反財務規定的;
(六)內部管理混亂,矛盾嚴重,重大決策缺乏民主程序的;
(七)財務管理混亂,收入和支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違反規定亂收會費的;
(八)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或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設置登記手續的;
(九)不按規定的時限接受年檢的;
(十)年檢中弄虛作假,隱瞞真實情況的;
(十一)違反其他有關規定的。
第十一條 凡年檢結論為“不合格”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指明問題,并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為三個月)。整改期間暫停活動,暫時封存《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合伙)登記證》、《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和印章。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登記管理機關按照有關規定另作處理。
第十二條拒不接受或不按規定接受年檢的,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按下列辦法處理:
(一)逾期(最長不得逾期兩個月)未報送年檢材料的,責令限期補辦年檢手續;
(二)一年不接受年檢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
(三)累計兩年不接受年檢的,責令停止活動,并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四)累計三年不接受年檢的,予以撤銷登記。
第十三條登記管理機關在年檢工作中,要堅持依法行政、秉公執法,反腐倡廉,不得損害民間組織的合法權益。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廣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