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主題:中華傳統文化之旅--------陪伴是最好的愛
活動日期:2018年10月13日
活動時間:9:00-10:30a.m
活動地點:博羅縣圖書館 二樓報告廳
參與人數:100人
參與條件:3-12歲
活動流程:
1、唱國歌
2、重陽節的故事
3、菊花酒的來歷
4、敬老互動
5、我與長輩制風箏
活動圖片:
2018年月10月13日集體圖
活動總結:
重陽九九送溫暖。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圖書館舉行了主題為“中華傳統文化之旅----陪伴是最好的愛”的慶祝活動。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九月初九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今年重陽節期間,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愛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增強人們的敬老意識,進一步推動我縣的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了以“中華傳統文化之旅----陪伴是最好的愛”為主題的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年人度過了一個快樂、溫馨的節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文明祥和的尊老敬老氛圍。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財富,孝老愛親也是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人格,一種力量。我縣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切實增強全體公民的孝德意識,推動公民的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