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簡介
博羅縣文化館新館建于2009年6月,遷至博羅縣文化藝術中心于2011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2012年4月被中國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館舍總建筑面積5136平方,共三層,設有小劇場一個,座位170個,配備有燈光、音響、投影等一套,有2個會議室、2個展廳、15間培訓課室,鋼琴9臺、電子琴10臺,各種培訓設備較齊全。設有舞蹈班、電子琴班、書法班、國畫班、美術班、裝裱培訓班、合唱班、作文班、曲藝培訓班、象棋班、圍棋班等。每年分春季班、暑期班,秋季班3期,每期學員300多人,每年培訓學員900多人次,設有1間老年活動中心,1間非遺展示廳。藝術展覽每年舉辦5期以上,實行全年對外免費開放和免費培訓。
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縣委宣傳部、縣文明局,將縣級道德總堂設在本館小劇場,每年舉辦各類講座10場以上,為培養文化藝術人才和提高全民文化修養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文化館編制36人,其中在職31人,在崗19人,外借12人。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13人 ,九級職員2人,辦事員6人,技術工2人,普工1人。專業技術人員占總人數74%;本科 12人, 大專 12人 ,高中7人。大專以上學歷占總人數77%。
文化館藝術門類齊全,其中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攝影、非遺及演出設備管理門類均配備了專門人員。館內考勤、休假、財務和安全保衛等規章制度健全完善。
文化惠民,服務群眾
(2012年—2016年12月)
一、各類藝術培訓育新苗
2012年正式實施免費開放,全年共舉辦了三期免費少兒藝術培訓班,分別有作文、舞蹈、美術、合唱、曲藝班,每期學員達260多人,其中暑期的外來工子女藝術培訓班得到了廣大外來工朋友的高度贊揚。
2013年-2015年在開設作文、舞蹈、美術、合唱、曲藝的基礎上增設電子琴、國畫、圍棋、象棋。主持人等項目的春季班、暑假班、秋季班共四期,新開設成人藝術培訓共兩期,內容包括曲藝班、瑜伽班、廣場健身舞班,免費培訓學員達800多名次。
2016年我館積極總結過去免費開放培訓工作中的經驗,結合文化部有關工作精神,通過拓展免費公益性文化活動項目,增強自身的運行活力,促進文化館事業的發展,我館公益藝術培訓班全年開設四期,每期設有拉丁舞、書法、民族舞、蠟筆畫、合唱、作文、素描、國學、主持人、瑜伽等少兒及成人培訓八個班次,共計培訓學員1000多名次,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響應和一致好評,讓群眾在享受城市文明成果的同時,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培養了大量的藝術幼苗和文藝愛好者。為了更豐富博羅縣廣大群眾的藝術知識,進一步推進文化惠民工作。我館今年10月首次舉辦把公益培訓送進各鄉鎮、各社區的惠民活動。此次下鄉培訓鄉鎮有橫河、羅陽、泰美、楊僑、麻陂等5個鎮。培訓內容有拉丁舞、健美操、排舞,培訓學員約250人。本次培訓活動受到當地文化站及藝術愛好者強烈追捧,下來我館將在全縣普及推廣使更多的群眾受益。
二、各類藝術展覽悅群眾
2012年文化館一樓展廳共舉行五次展覽,分別是“幸福家庭?文明博羅”攝影展,“第四屆少兒才藝大賽”獲獎作品展,“幸福生活”攝影展,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我縣作為省文明縣城所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我縣人民幸福樂觀的精神風貌,描繪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文明畫卷。
2013年縣文化館一樓圖片展覽廳,共布展了五期,第一期“博羅、惠東、龍門三地書法作品展”;第二期“美麗博羅幸福家園”攝影展;第三期惠州市攝影協會“大美羅浮”攝影展;第四期華僑中學油畫藝術展;第五期“幸福生活、美麗博羅書畫展”。參觀人數達數千人,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2014年全年免費展覽作品四期,展覽主題分別為“深莞惠、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聯展”、 “博羅縣國畫優秀作品展”、 “博羅縣古村落優秀作品圖片展” “環羅浮山生態旅游攝影展”、展示作品達260多 件,參觀人數達8000多人次。各類的藝術展覽為廣大書法、美術、攝影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學習平臺,進一步提高了我縣群眾的藝術鑒賞水平,也讓大家全方位的了解了我縣豐富、寶貴的民間藝術資源。
2015年我館共舉辦了四期免費藝術展覽。展廳精選240多件不同主題、不同藝術類別的作品進行展出,分別是“幸福笑臉攝影展”、“李鵬藝術剪紙展”、“美麗家園油畫展”、“書畫、攝影作品成果展”。作者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崇尚藝術的真誠,作品大多出自于中老年藝術家之手,也有出露頭角的青年新秀。展覽活動主題多樣,內容豐富,參觀人數達9000余人次,受到老百生的普遍好評。
2016年我館共舉辦了三期免費藝術展覽。展覽主題分別是“博羅油畫作品展”、“美麗博羅攝影作品展”、“素描作品展”。作者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崇尚藝術的真誠,讓廣大文藝愛好者能拓展視野,相互交流,從而從藝術道路上能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訓練,為以后進入深層次的研究與創作打好基礎,出更多好作品。展覽活動主題多樣,內容豐富,參觀人數達10000余人次。
三、長期免費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和老年活動中心
我館的場館長期免開放,每周免費開放56小時(8時/日),節假日無休,開放項目有電子閱覽室、文化藝術長廊、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老人活動中心等。老人活動中心設有棋牌室和閱覽區,并專門為老年朋友定制各類健康養生雜志和報紙,為廣大老年朋友提供了很好的休閑娛樂的場地。我館并在大廳或館外常年設有相關免費開放項目內容的公示牌和宣傳冊等。
2011年至今長年免費舉辦攝影展、美術展、書法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展覽,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親臨活動現場,共享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
免費開放工作深入民心,形成了較好的影響力,這一惠民舉措,較好地提升了我縣群眾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縣城的美譽度,培養了更多的藝術新苗,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充分展現了文化館的綜合實力。
三、送戲下鄉溫暖人心
2012-2013年多次開展送戲下鄉等惠民活動,足跡遍布全縣所有鄉鎮,累計達100多場,文化館業余藝術團的演員們赴羅陽鎮、園洲鎮、石灣鎮、公莊鎮、楊僑鎮等送戲鄉下演出,以“弘揚先進文化,建設幸福博羅”、“文化惠民·幸福博羅”等為主題的送戲下鄉活動,其中與縣文聯合作承辦的“軍民魚水情”部隊慰問演出,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把文藝工作者的問候送到軍營,充分體現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魚水深情。下鄉節目有現代歌舞、魔術、小品、客家山歌、器樂演奏等。演員們精彩的演出為當地的官兵和群眾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2014年-2015年到全縣17個鄉鎮進行巡回演出,共完成40多場。以“群眾路線放光芒”、“我們的中國夢,道德文化進萬家”“文明鄉村·百姓歡樂行”等為主題,觀眾人數達2000人次/場。通過舉辦多場送戲下鄉的活動,越來越多的群眾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化惠民工程的進程中,展現了我縣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大好景象,同時為全年送戲下鄉工作的有序開展起到了強有力地推動作用。
2016年的送戲下鄉主要是以“博羅大舞臺”流動舞臺的形式為基層群眾文藝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和以往相比我們的本次活動更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縣文化館已和各鎮文化服務中心聯系,組織各鎮業余文藝社團、群眾文藝愛好者開展廣場群眾文化展演活動。我館已在今年的6月份開設繼續將“博羅大舞臺.文化進社區”為主題的送戲下鄉活動開展20余場。這樣既豐富基層文化生活,又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四、文化進社區居民樂歡喜
2012-2016年文化廣場“博羅大舞臺”走進社區文化活動累計100多場,觀眾平均人數達5000人次/場。演出的節目主要為近年來我縣創作的戲劇、小品、歌舞等精彩節目深受居民群眾的歡迎,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
五、廣場文化活動不斷惠百姓
1.廣場文藝演出活動
2012-2013年繼續開展“博羅大舞臺”系列文化活動等60多場,博羅縣首屆企業職工歌唱大賽、博羅縣第四屆少兒才藝大賽、“博羅縣第三屆舞蹈大賽”、“慶五一迎五四·園洲杯 詩歌朗誦比賽”、挑戰麥克風”少兒專場歌唱比賽、“文化惠民專場文藝晚會”、“頌歌獻給黨”等活動。
2014-2015年“博羅大舞臺”全年共舉辦50多場,內容大致包括“惠州夢 博羅情”春節游園活動、“春節文藝演出”、“宣傳系統文化惠民”專題演出、“卡拉OK廣場大家唱”、“法治博羅 平安家園”、“全民健身晚會”、“創建文明博羅 構建和諧家園”宣傳系統綜藝晚會、“踐行核心價值觀,共筑青春中國夢”、“母愛從軍行”、“共筑文明城.炫舞追夢”等多項群眾文化活動。觀眾人數達4000人次/場。
2016年我縣群眾廣場文化活動主要以“博羅大舞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全年共舉辦20多場。內容包括“我們的節日”春節游園活動春節文藝演出、卡拉OK廣場大家唱、“慶三八”廣場舞展演、“感恩母親,大愛博羅”、“構造和諧家庭,創建平安家園”家庭生活劇暨故事分享晚會、惠州市慶祝建黨95周年歌詠選拔比賽、“璀璨夕陽·健康博羅”為主題的老年人文體晚會等活動。品牌文化活動的持久開展,豐富了我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
2.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輔導
為深入推進全省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輔導示范點建設,根據廣東省文化館關于《關于組織文化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和推進廣場活動輔導示范點建設的通知》,縣文化館志愿者分隊組織志愿者定期前往輔導開展活動。加強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輔導示范點建設,組建輔導隊伍,健全輔導機制,完善硬件配置,切實發揮輔導示范點在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和活躍群眾文化中的示范作用。 把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輔導示范點建設作為推動當地群眾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2年參加廣東省(惠州)群眾廣場排舞骨干培訓,成功組織縣城的25支廣場舞健身隊的骨干培訓,人數達110人。廣場舞排舞、健康舞等8個組合現已普及到縣城各個健身隊當中,廣場舞的開展及普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縣文化館開展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輔導起到積極參與,發揮帶頭示范作用。
2013年10月,東山公園擬申報省文化志愿者廣場活動示范點。
通過各種演出和賽事我們挖掘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藝術新苗和演藝人才,為繁榮我縣文化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廣場文化,打造品牌
為進一步做好廣場文化,落實縣委、縣政府建設“幸福博羅”,實施文化惠民工程,2011年以來,我們以縣體育中心為平臺,成功組織開展“博羅大舞臺”系列文化活動,活動包括健身活動、免費電影、幸福時光綜藝晚會、挑戰麥克風歌唱比賽等。廣場文化活動這一“沒有圍墻的劇場”成為市民心中“永不落幕的舞臺”,既傳播了大眾文化,又愉悅了廣大市民。“博羅大舞臺”這一廣場文化活動品牌2011年被評為惠州市優秀廣場文化活動品牌,2012又被惠州市委宣傳部報送參加“廣東省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評選。
品牌文化活動不僅得到我縣廣大市民的喜愛,亦得到了省市媒體的關注,《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惠州日報》、《東江時報》、《今日惠州網》、《博羅網》及博羅電視臺等傳媒相繼作過跟蹤報道。品牌文化活動深入民心,形成了良好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較好地提升了我縣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縣城的美譽度。
文藝創作,成果豐碩
1.周麗芳副局長發行了音樂MV作品《我在這里等你》、《嶺南雨》等歌曲。該音樂作品內容健康向上,旋律優美動人,畫面大氣精美,是一首高質量、高水準的音樂作品,為推介博羅建設嶺南文化名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館長夏檐笑創作小品《做局》,另創作小品《人情往來》獲“紅商杯” 第二屆戲劇作品評選獲一等獎。
3.副館長陳小玲創作并發行了音樂MV作品《我的美麗鄉村》。這是一首藝術性較強的音樂作品,也是一首符合當時建設美麗鄉村的大時代作品,應博羅縣委的要求,拍攝電視專題片“名鎮名村”建設成果。論文《就公共文化館免費開放后的整改體會》刊登于廣東省文化廳《神州民俗》雜志社;
4.曾丁科創作油畫《目擊者》獲得廣東省第十三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優秀獎;彩畫《昨天.今天》入選“2016廣東體育美術作品展;油畫作品《目擊者》、《羅浮石韻》獲2016年惠州市優秀獎;攝影作品《雄獅》、《時刻準備著》獲2016年惠州市優秀獎;油畫《時代金曲》、水粉畫《今天有約》、油畫《余暉》、水彩畫《物語-鐵鉗》、水彩畫《物解》均獲得省、市獎項;攝影作品《山下村全景》、《大田余暉》、《羅浮山下人家》、《豐收》、《燦爛的日子》、《象頭山石韻》、《工地樂章》均獲得博羅縣“醉美博羅 .時代先鋒”攝影比賽最佳視覺獎及優秀獎。
5.盧柱和創作的歌曲《美麗鄉村園丁》榮獲2014年惠州市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三等獎。
6.姚麗參加博羅縣小品大賽榮獲二等獎及個人優秀獎。
7.何海英發表論文《保護與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榮新時期群眾文化》,散文《端正態度》、《感恩》等。
非遺保護,成效顯著
博羅千年古縣,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2002年成立博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由博羅縣文化館負責)積極指導保護與傳承工作。自成立以來,在該工作小組的不懈努力下共普查、挖掘、申報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一項《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省級兩項《石灣端午龍舟習俗》、《龍華大鼓》;市級六項《羅浮山葛洪內丹養生》、《福田舞春牛》、《羅浮山春酒制作技藝》、《博羅柏塘涼果制作技藝》、《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觀音閣德源樓(糖果)制作技藝》;縣級從第一批至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有十二項《麻陂肉丸制作》、《羅浮山涼茶制作技藝》、《柏塘獅舞》、《公莊龍舞》、《橫河花園大鼓》、《橫河扎燈》、《湖鎮圍點燈習俗》、《公莊溪口麒麟舞》、《羅浮山豆腐花制作技藝》、《園洲粵曲(劇)》、《子祥藥酒的配制技藝》、《民間剪紙技藝》;成功申報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名《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成功申報惠州市第三批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名《端午龍舟習俗》;成功申報博羅縣第二批縣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人。
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指導方針和科學規劃、妥善處理的原則。更進一步做好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科學發展。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