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欧美,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文件庫 > 縣政府規范性文件

      博羅縣人民政府關于修訂《博羅縣“三舊”改造實施辦法(試行)》的決定

      發布日期:2023-10-19 09:11 來源:本網 發布機構:縣府辦 訪問量:-
      【字體: 收藏 打印

          BFGS-2023-003   

        博府〔2023〕24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和駐博有關單位:

        經十七屆41次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博羅縣“三舊”改造實施辦法(試行)》(博府〔2022〕15號)作出如下修訂:

        一、第一條內容修改:

        鑒于粵國土資規字〔2018〕3號文已于2023年4月失效,刪除“《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粵國土資規字〔2018〕3號)”表述。

        二、第十三條第六項內容修改為:

        對上級人民政府明確的“三舊”改造公益性用地比例、規模等要求,縣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程序在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中予以落實。

        三、第十六條第五款內容修改為:

        《實施方案》應當經由縣自然資源局審查、意見征集、領導小組審核、公示等程序后,形成報告及其相關說明,由縣人民政府按相關規定審批后組織實施。

        四、第十八條內容修改為:

        改造意愿征集、年度計劃、片區策劃、《可研報告》和《實施方案》應進行批前公示,公開征求意見,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七日;專項規劃編制、控制性規劃調整,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三十日。

        涉及舊城鎮或舊村莊改造的,應當同步在城鎮居民點或村民居住點公告欄張貼公告內容,公示期有最新規定的按最新規定執行。

        《博羅縣“三舊”改造實施辦法(試行)》(自2022年7月30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訂后重新公布。

        本決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博羅縣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19日  


        博羅縣“三舊”改造實施辦法(試行)

        (2023年10月修訂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我縣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下稱“三舊”)改造管理,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廣東省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管理辦法》(粵府令第279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動“三舊”改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粵府〔2019〕71號)和《廣東省“三舊”改造標圖入庫和用地報批工作指引(2021年版)》(粵自然資函〔2021〕935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三舊”改造的實際需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縣行政區域內的“三舊”改造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一)本辦法所稱“三舊”改造,是指對符合省、市有關“三舊”改造政策要求,納入省“三舊”改造地塊數據庫或符合標圖入庫條件的“三舊”用地,進行再開發、復墾修復或者綜合整治的活動。

        (二)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下稱“三地”)和其他用地,經批準后可以納入“三舊”改造項目進行整體利用。納入“三舊”改造項目進行整體利用的其他用地,改造后只能用于復建、安置和公共設施建設。

        第三條  我縣“三舊”改造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劃統籌、分類施策、產業優先、公益保障原則,堅持經營城市理念,以“三舊”改造為抓手,優化我縣空間資源要素配置。逐步實現空間優化、產業升級、配套改善、社區轉型、城市形象與功能完善性顯著提升,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四條  我縣“三舊”改造包括下列類型:

        (一)全面改造,是指以拆除重建方式對“三舊”用地進行再開發,或者對“三舊”用地實施生態修復、土地復墾;

        (二)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以改變功能、整飾修繕、完善公共設施等方式對“三舊”用地進行綜合整治;

        (三)混合改造,是指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結合的類型。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五條  博羅縣“三舊”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統籌、監督全縣“三舊”改造工作,依法對全縣“三舊”改造所涉及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

        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縣“三舊”辦)作為領導小組日常辦事機構,設在縣自然資源局。

        第六條  縣自然資源局是全縣“三舊”改造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日常協調、組織實施、督促管理全縣“三舊”改造工作。具體職責包括:

        (一)擬訂“三舊”改造相關政策,制定工作標準,發布標準模板。

        (二)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對存量建設用地進行調查評價,調查評價成果作為“三舊”改造標圖入庫及規劃、用地管理的基礎數據。

        (三)“三舊”改造相關數據核查,數據庫管理。

        (四)統籌、組織編制“三舊”改造專項規劃、“三舊”改造年度實施計劃(下稱年度計劃)、“三舊”改造片區策劃(下稱片區策劃),劃定改造范圍。

        (五)指導“三舊”改造項目合作企業的引入,主體資格認定。

        (六)會同有關部門將改造方案、規劃調整以及土地轉用、征收、收儲、供應等事項整體報有批準權的機關一并審批。

        (七)負責全縣“三舊”改造工作的日常監督,指導各鎮(街道)、協調相關部門開展“三舊”改造工作,對項目實施監管、驗收、備案。

        (八)組織實施業務培訓、資料備案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七條縣財政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審計局、縣司法局、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稅務局、縣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博羅分局、博羅供電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博羅分中心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三舊”改造相關工作,依法制訂相關專業標準及配套政策,履行相應的指導、監督和管理職責。

        第八條  各鎮政府(街道辦)是轄區內“三舊”改造工作的責任主體,統籌開展相關工作,可根據工作需要設立“三舊”改造工作辦公室,或指定部門負責本轄區“三舊”改造項目的審查、實施、監管等工作,維護“三舊”改造活動的正常秩序,建立“三舊”改造工作管理體系:

        (一)協調并指導權利人就“三舊”改造的有關事項進行表決、公示等,并對有關文件的真實性、程序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二)組織“三舊”改造項目基礎數據調查與核實,對“三舊”改造涉及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權屬、現狀、實際用地時間、改造實施進度和完成情況等事項進行審核;

        (三)依程序公開選定前期工作服務商,選定改造主體,與改造主體簽訂監管協議,并按規定對改造工作的全流程實施監管;

        (四)組織編制片區策劃、《“三舊”改造單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下稱《可研報告》)和《“三舊”改造單元(項目)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五)對于以政府為主導的項目,負責拆遷、補償和安置工作。


        第三章  標圖入庫


        第九條  標圖入庫工作應按《廣東省“三舊”改造標圖入庫和用地報批工作指引(2021年版)》(粵自然資函〔2021〕935號)及市、縣相關指引文件要求執行。

        第十條  各鎮(街道)應嚴格按照省“三舊”改造政策和標圖入庫管理有關文件要求,統籌和規范標圖入庫動態調整的初審工作,初審通過后上報縣自然資源局。

        縣自然資源局負責全縣“三舊”改造地塊數據庫入庫審查、動態調整及上報市“三舊”改造主管部門審核,并按規定在省“三舊”改造項目監管系統中動態管理相關信息。


        第四章  規劃與計劃管理


        第十一條  “三舊”改造應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本依據,不得違背國土空間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并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作為規劃許可、改造實施的法定依據;應當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專項規劃。

        國土空間規劃批準生效前,我縣“三舊”改造工作以現行有效法定規劃成果為依據。

        第十二條  我縣以“三舊”改造專項規劃、年度計劃、片區策劃、《可研報告》及《實施方案》管控全縣“三舊”改造工作。

        第十三條  專項規劃由領導小組統籌,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編制、審核及上報工作,由縣人民政府審批。

        (一)規劃需結合我縣發展戰略,明確我縣“三舊”改造的方向、目標、時序、改造策略等。

        (二)專項規劃需與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做好銜接,批準后納入我縣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疊加至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并將主要內容按照規定程序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組織實施。

        (三)專項規劃需包括整體利益統籌、工業集聚區改造提升、歷史文化保護、生態保護等內容。

        (四)專項規劃應當結合存量建設用地調查評價成果,明確規劃期限內我縣“三舊”改造的重點區域、改造目標等內容,指導我縣年度計劃編制、成片連片改造片區(下稱改造片區)、改造單元劃定工作。

        (五)綜合考慮控規路網、標圖入庫范圍、歷史遺留項目范圍、改造意愿、改造主體權屬范圍等因素,劃定改造片區及單元。

        (六)對上級人民政府明確的“三舊”改造公益性用地比例、規模等要求,縣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程序在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中予以落實。

        第十四條  年度計劃由縣自然資源局依據省市任務要求、專項規劃、結合各鎮(街道)土地開發強度和“三舊”改造潛力統籌,并經公開征集后制定。年度計劃需明確改造規模、改造方式、改造范圍、產業方向等,報縣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縣自然資源局應于每年3月編制完成當年年度計劃。

        (一)以下片區、單元(項目)經領導小組篩選、審定后,可于每年3月、9月調入本年度的年度計劃。

        1.各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編制本轄區內的“三舊”改造年度計劃,將確需實施“三舊”改造的片區、單元(項目),定期集中上報至縣“三舊”辦。

        2.集體經濟組織、企事業單位可依據專項規劃、片區策劃,征集改造范圍內權利人意愿,提出已具備實施條件的“三舊”改造項目,作為權利主體自行申報至項目所在地鎮政府(街道辦)。

        (二)“工改工”(含科技孵化器)項目可隨時調入年度計劃。

        (三)已納入征收儲備計劃的地塊,不得納入年度計劃。

        (四)“三舊”改造項目必須申報納入本年度實施計劃,方可在本年度組織實施。

        (五)領導小組審議后,可將改造條件成熟的、急需改造的、重大項目建設中確需納入的片區、單元(項目),納入年度計劃,優先推進。

        第十五條根據劃定的改造片區范圍,縣自然資源局統籌、縣“三舊”辦指導、各鎮政府(街道辦)組織編制片區策劃。片區策劃按照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依據相關職能部門、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經專家論證及公示等程序,由縣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確需調整已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按相關程序調整控制性詳細規劃。同一個改造片區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改造單元組成,可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統一或各自實施改造。

        對有利于促進城鄉功能完善和產業轉型升級但未納入標圖入庫范圍的地塊,在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前提下可一并納入改造片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開發建設,并結合改造資金籌措等情況,同步或分期組織實施。具體申報按省、市、縣相關文件上報審批。

        片區策劃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一)對片區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其他用地的布局、功能提出明確要求,充分保障教育、醫療、養老、體育用地需求;

        (二)古樹名木、歷史遺產、不可移動文物及歷史建筑保護;

        (三)涉及產業的,需要明確產業方向及其布局;

        (四)片區內改造單元的具體范圍、改造目標、改造方式和規劃控制指標;

        (五)片區內城市設計指引;

        (六)涉及對法定圖則強制性內容進行調整的,應及時提出法定圖則修編或局部修編建議;

        (七)其他應當由片區策劃予以明確的內容。

        第十六條  一個改造單元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三舊”改造項目,可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統一或各自實施改造。

        《可研報告》和《實施方案》由縣自然資源局統籌、縣“三舊”辦指導,在單元(項目)所屬鎮(街道)組織下,統籌各方意見,落實片區策劃的要求,依法依規進行編制。

        《可研報告》和《實施方案》須確定具體改造內容及建設方案的實施要求,內容主要包括改造項目總體情況、土地現狀情況、標圖入庫情況、規劃情況、改造意愿情況、補償安置情況、拆遷安置情況、開展社會安置穩定風險評估情況等。

        《實施方案》中的“三舊”改造單元(項目)規劃可作為項目實施依據。“三舊”改造涉及控制性詳細規劃未覆蓋的區域,可參照控制性詳細規劃審批程序批準后,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三舊”改造涉及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可參照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程序批準“三舊”改造單元規劃,覆蓋原控制性詳細規劃。

        《實施方案》應當經由縣自然資源局審查、意見征集、領導小組審核、公示等程序后,形成報告及其相關說明,由縣人民政府按相關規定審批后組織實施。

        第十七條  改造范圍內涉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風貌區、傳統村落、文物古跡、古樹名木、歷史建筑(含線索)、傳統風貌建筑(含線索)及其他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大型市政配套設施的,應當在“三舊”改造前期工作過程中,征求主管部門意見,并遵照其意見調整改造范圍、實施方式;《可研報告》《實施方案》審批過程中,也應當征求主管部門意見。

        第十八條  改造意愿征集、年度計劃、片區策劃、《可研報告》和《實施方案》應進行批前公示,公開征求意見,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七日;專項規劃編制、控制性規劃調整,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三十日。

        涉及舊城鎮或舊村莊改造的,應當同步在城鎮居民點或村民居住點公告欄張貼公告內容,公示期有最新規定的按最新規定執行。


        第五章  改造實施


        第十九條  政府、原權利人及其他市場主體可以作為改造實施主體(下稱改造主體)實施“三舊”改造。

        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他公有經濟成分占主導地位的原權利人選擇合作改造主體,應當采用招標、掛牌等公開方式。法律法規和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舊”改造項目范圍內的土地或者地上建筑物、構筑物涉及不同權利人的,應當通過收購歸宗、作價入股或者權益轉移等方式形成單一改造主體。

        第二十條  改造工作實施方式:

        (一)舊廠房改造包括政府主導改造、市場主體改造兩種實施方式。

        政府主導改造方式:政府機構或其委托的縣屬、鎮(街道)屬企業以征收、收購、統籌等方式,獲得工業用地、建筑物、構筑物使用權后實施。

        市場主體改造方式:工業廠房土地權利人自改或與市場主體合作形成單一改造主體實施改造。

        舊廠房改造為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產業提升項目或其他非居住類項目,可根據規定相應簡化改造方案編制,縮短審批流程。改造為經營性居住類的項目,須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實行,并承擔相應公益責任。

        舊廠房改造應按相關規定將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相關規劃及供地管理,確保達標后方可進入用地程序并實施改造。

        (二)舊村莊改造項目主要包括政府主導改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改造、與市場主體合作改造三種實施方式。

        舊村莊改造由各鎮政府(街道辦)會同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可通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博羅分中心或鎮(街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公開選定前期服務商及改造主體。

        各鎮(街道)應當建立有效機制,開展對轄區內違法建設的日常巡查,杜絕新增違法用地及違法建筑。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自覺加強對本村村民建房的管理,保障村集體共同利益。

        (三)舊城鎮改造工作實行縣人民政府主導、部門服務、屬地負責、市場參與模式。

        各鎮政府(街道辦)是本轄區舊城鎮改造的責任主體,負責具體指導、協調、監督前期服務商及改造主體或自行開展改造前期摸查、組織起草改造方案、拆遷補償、回遷安置、項目推進等工作。

        (四)涉及歷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等古跡的“三舊”改造項目,應當采用微改造與拆除重建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注重歷史文物保護和文化內涵發掘、特色培養。已納入美麗鄉村、歷史文化保護村莊名錄或已完成微改造的舊村莊,原則上不納入拆除重建范圍。

        (五)對于市場主導的全面改造類項目,市場主體已征得法定比例的權利人同意,但無法征得全部權利人同意、導致項目難以推進的,該市場主體可申請將項目轉為政府主導項目推進;縣、鎮(街道)認為確有必要繼續推進的,可將其轉為政府主導項目,按照相關規定有序推進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并對市場主體前期投入的拆遷費用及合理利潤給予補償。

        第二十一條  我縣“三舊”改造分前期工作和改造實施兩個階段開展,在改造主體確認后進入改造實施階段。

        (一)前期工作階段:

        1.縣自然資源局、縣“三舊”辦、各鎮政府(街道辦)負責指導、監督,權利主體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

        2.權利主體可通過法定方式,將前期工作委托給專業機構開展,被委托的專業機構作為前期服務商參與改造項目。

        3.前期工作包括意愿調查、基礎數據摸查、標圖入庫、規劃編制、《可研報告》及《實施方案》編制、改造主體招引方案編制等。具體工作內容及深度,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在招引文件中作出明確要求。

        (二)改造實施階段:

        1.權利主體按照改造主體招引方案,以法定方式公開確定改造主體。

        2.改造主體負責改造項目的具體實施,包括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并按相關政策流程辦理各項管理及監督手續。

        

      第六章  用地管理


        第二十二條用地審批

        (一)對本辦法規定的“三舊”改造項目用地,按照省、市、縣相關文件進行申報審批。

        (二)辦理以下四項用地審批手續的,需由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報批材料,并報有批準權的機關審批:

        1.集體土地完善轉用、征收審批;

        2.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審批;

        3.國有土地完善轉用審批;

        4.“三地”及其他用地辦理轉用、征收審批。

        (三)辦理本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用地審批手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國土空間詳細規劃;

        2.已納入省“三舊”改造地塊數據庫;

        3.土地界址、地類、面積清楚,土地權屬無爭議;

        4.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集體土地完善征收手續的,除應當符合本條第三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在規定期限前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并已經落實,且未因征地補償安置產生糾紛;

        2.已按要求落實聽證程序和辦理社保審核。

        (五)辦理本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的用地審批手續的,除應當符合本條第三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集體建設用地來源合法;

        2.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及補償安置方式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表決同意。

        (六)辦理本條第二款第四項審批手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三地”及其他用地定義與比例要求;

        2.土地界址、地類、面積清楚,土地權屬無爭議;

        3.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三條  “三舊”用地、“三地”和其他用地,除政府收儲后按照規定劃撥或者公開出讓的情形外,可以以協議方式出讓給符合條件的改造主體。土地使用年限可以按照改造后的土地用途重新確定。

        由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舊城鎮改造項目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并通過公開方式確定改造主體的,應當在達到供地條件后與改造主體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根據改造需要一次或者分期供應土地。

        第二十四條  “三舊”改造涉及改造項目范圍內外地塊之間土地的置換、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審批的,依據相關法規政策執行。

       

       第七章  利益統籌


        第二十五條  因用地和規劃條件限制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可通過政府補助、異地安置、容積率異地補償等方式進行統籌平衡。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舊村莊改造項目可整合本村權屬范圍內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其他用地,納入舊村莊改造項目一并實施改造。納入的其他用地可參照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有關規定進行用地報批。

        “工業改商業”“工業改住宅”項目反哺“工業改工業”“工業改公共設施”“工業改農業”項目,平衡不同類型項目的收益。

        第二十六條  在符合規劃、權屬清晰、雙方自愿、價值相當的前提下,允許“三舊”用地之間或“三舊”用地與其他存量建設用地進行空間位置互換。以拆除重建方式實施的“三舊”改造項目,可將標圖入庫范圍內的“三舊”用地進行復墾,復墾產生的建設用地規模和指標可用于本項目范圍內的非建設用地,辦理轉用手續后一并實施改造,也可有償轉讓給其他“三舊”改造項目使用。

        第二十七條  “三舊”改造項目供地應當以單宗或者區片市場評估價為基礎,綜合考慮改造主體承擔的改造成本(成本包括前期費用、拆除臨遷費用、補償安置費用、搬遷獎勵以及公共設施建設支出等實際發生的費用)后,按照程序確定政府應收地價。

        (一)依法取得的工業用地改造后提高容積率但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延長土地使用年限的,不再增繳土地價款。

        (二)“三舊”改造項目涉及政府征收、收回、收購土地及房屋的,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給予補償安置。

        (三)擬以協議方式出讓的項目,必須履行地價評估、集體決策、結果公示程序,根據市場價格綜合確定出讓地價。協議出讓繳納土地出讓金的計算辦法依據省、市、縣現行規定執行。

        (四)除前項情形以外的“三舊”改造項目,可以按照協商一致原則給予補償安置,也可以按照惠州市相關規定給予補償安置。

        (五)因生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公益性大型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或遷移產生的成本,經主管部門確認,可列入改造成本,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預先考慮相應資金安排。

        第二十八條 “三舊”用地由政府收儲后公開出讓的,可以結合改造利益平衡需要,將扣除土地征收、收回、收購等費用以及計提資金后的出讓收益的一定比例,或者土地公開成交價款的一定比例補償給“三舊”用地原權利人。

        縣人民政府統籌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收益用于支持改造為工業、公益性用途的項目,以及“三舊”改造涉及的公共設施、歷史文物保護、保障性住房等項目建設。

        第二十九條  由原土地權利人自行實施的舊城鎮、舊廠房改造涉及將工業用地等土地用途改變為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下稱“工改商”項目)的,應當按照城鄉規劃要求,將不低于該項目國有土地使用證件的證載使用權面積15%的土地無償移交政府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或者其他公益性項目建設,并在縣自然資源局出具的《規劃設計條件告知書》中予以明確。

        對于超出規定的公益性用地移交比例的,可予以容積率或異地補償等方式進行獎勵,具體獎勵措施由縣自然資源局組織擬訂。

        對于確實無法移交15%用地的“工改商”項目,可按〔(15%-已移交比例)×應繳土地價款〕公式計算,以貨幣形式繳交,統籌用于區域公建公益設施建設。

        第三十條  “三舊”改造項目涉及土地權利/權益轉移的,改造主體應當按照稅務部門印發的現行政策規定,依法依規繳交相關稅款,按規定取得稅務部門出具的完稅證明后,持完稅證明及“三舊”改造項目批復等有關材料向縣自然資源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出讓和登記發證等相關手續。

        經縣人民政府確認,同一項目原多個權利主體通過權益轉移形成單一主體承擔搬遷補償安置工作的,屬于政府征收(收回)房產、土地并出讓的行為,按相關稅收政策辦理。


        第八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一條  除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改造項目外,縣人民政府或各鎮政府(街道辦)應當在改造方案正式獲批之日起的三個月內同改造主體簽訂監管協議,明確具體監管措施及項目改造主體責任;各鎮政府(街道辦)定期對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動態監督管理,并向縣自然資源局匯報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改造主體認定后不得變更,因改造主體原因造成項目認定兩年內未辦理供地手續的(視具體情形最多延期1年),有關批準文件自動失效;因改造主體原因造成項目無法按時實施的,由政府收回后重新公開選取改造主體。

        改造主體不按審核批準的《實施方案》進行改造的,由縣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整改;限期內拒不整改的,由原批準機關撤銷其《實施方案》批復,并將其失信行為納入信用記錄向社會公布,限制其參與其他“三舊”改造項目。

        第三十二條  縣自然資源局應當按照信息公開相關規定,將“三舊”改造標圖入庫、項目確認、規劃計劃編制、改造方案及用地審批、簽訂監管協議、土地供應、地價款核算、稅費繳交、竣工驗收等各事項的標準和辦事流程納入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范圍。對具體“三舊”改造項目的審批結果應依法依規及時公開。

        第三十三條  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三舊”改造項目,縣自然資源局、各鎮政府(街道辦)應當依據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舉行改造單元(項目)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

        第三十四條  多數原權利人同意改造,少數原權利人不同意改造的“三舊”改造項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相關規定處理改造爭議;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實行政府裁決。對由市場主體實施且已批準改造方案的全面改造項目,特別是原有建筑物存在不符合安全生產、城鄉規劃、生態環保、建筑結構安全、消防安全要求或妨害公共衛生、社會治安、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情況的,若原權利人對搬遷補償安置協議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符合以下分類情形的,原權利人均可向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申請裁決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合理性,并要求限期搬遷:

        (一)土地或地上建筑物為多個權利主體按份共有的,占份額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按份共有人已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二)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不少于四分之三且占總人數不少于四分之三的權利主體已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三)拆除范圍內用地包含多個地塊的,符合上述規定的地塊總用地面積應當不少于拆除范圍用地面積的80%;

        (四)屬于舊村莊改造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或戶代表已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進行裁決前,應當先進行調解,原權利人對政府裁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且不履行裁決的,由作出裁決的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裁定準予執行的,一般由作出裁決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名詞釋義:

        (一)“三地”,是指符合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但單個地塊無法單獨出具規劃要點、無法單獨標圖入庫,因成片改造需要與主體地塊一并納入改造項目進行整體利用,累計面積不超過主體地塊總面積20%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

        邊角地,是指被“三舊”用地與建設規劃邊沿或者線性工程控制用地邊沿分隔的地塊。

        夾心地,是指被“三舊”用地包圍或者夾雜于其中的地塊。

        插花地,是指與“三舊”用地形成交互楔入狀態的地塊。

        (二)其他用地,是指除“三地”以外,在舊村莊改造項目中,位于該村集體權屬范圍內、符合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無法單獨標圖入庫,因成片改造需要與主體地塊一并納入改造項目進行整體利用的地塊。

        (三)標圖入庫,是指對符合條件、擬納入“三舊”改造項目進行整體利用的地塊,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逐塊標繪,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統一管理,形成“三舊”改造地塊數據庫。

        (四)原權利人,包括“三舊”用地及其地上、地下建筑物、構筑物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后的實際用地人。

        (五)公共設施,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

        第三十六條  縣自然資源局根據本辦法,組織起草配套工作指引文件,另行印發實施。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3年。此前我縣相關文件與本辦法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三舊”改造項目供地方案在本辦法印發前已通過市、縣建設用地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且仍在有效期內的,按實施方案批準時的政策執行;已過有效期的,按程序重新報批。

      政策解讀:博羅縣人民政府關于修訂《博羅縣“三舊”改造實施辦法(試行)》的決定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相關信息
      【TOP】 【打印此頁】 【關閉窗口】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激情久久av|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九精品|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网友自拍在线视频| 免费黄色毛片视频| www.68av蜜桃亚洲精品| 女上男下激烈啪啪无遮挡| 波多野结衣超清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 bbbbbbbbb成人免费毛片| 日韩国产免费| 涩涩在线免费观看|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av大全网站| 秋霞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丝袜美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1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影院| 激情狠狠干|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女人做爰呻吟娇喘声网站| 成年人黄色大片大全| 天美传媒在线看|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 一级片免费网址| 3344在线看片| 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主播| 婷婷四房色播| 国产传媒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