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人社函〔2023〕第132號
鄧文燦、張懷偉、黃小蘭、鐘家麟、朱振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構建“政校企”職教聯盟,為縣域企業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結合會辦單位意見建議,現答復如下:
我縣把職業教育作為助力縣域重點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緊跟市場育人才”的理念,結合實際,立足產業發展需求,以人才培養、使用為切入點和支撐點,不斷加大投入,大力搭建政府、學校、企業緊密合作的平臺,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互帶互動、資源互補、共建共享的政校企合作發展新格局。
一、搭校企聯結“橋梁”,深化協同機制
政校企合作是實現學生就業、學校辦學、企業發展協同共贏的重要方式,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堅實依托。我縣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按照“平等互利、真誠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搭建起聯結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橋梁”,推動校企雙方加強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產教融合新格局,形成政校企“三位一體”互動發展新局面,實現校企互惠共贏。2023年5月6日,博羅縣舉行“政校企”合作儀式暨校園專場招聘會,共邀請了50多家優秀代表企業參加,提供了600余個優質就業崗位,大力搭建政府、學校、企業緊密合作平臺,利用多所職業院校在當地開設的優勢,開展實習、科研、就業等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打造產教學融合新載體,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技術共享,助力高校和企業融合發展。
二、建合作創新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2023年5月6日“政校企”合作儀式上,廣東省技師學院為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偉志電子有限公司和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授牌“廣東省技師學院技能人才實習基地”,并獲上述企業授予“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使學生進入企業后與實際技術工作精準對接,頂崗即上崗,畢業即就業,實現學生發展和企業需求互利共贏。同時,與大金空調惠州分公司簽訂委托培訓技能人才(大金班)協議,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方式培養技能型人才,讓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標準相匹配,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契合度,也為技能人才輸送建立了有效路徑。
三、育技能型人才,助推縣域發展
我縣堅持以“市場導向培訓,以培訓促就業”為指導思想,圍繞重點產業鏈建設,引導培訓機構緊緊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電動車、生命健康四大支柱產業開展培訓,不斷提高人才的就業創業技能與縣域發展的匹配度,讓各類人才在我縣企業產業發展中發揮最大效用。2023年上半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89人,其中“廣東技工”培訓523人,“粵菜師傅”培訓70人,“南粵家政”培訓339人,農村電商培訓57人;新增607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形成“培訓提升+就業創業”的人才培育機制,加速人才與產業間的深度融合。同時,為推動我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7月15日至7月17日,我縣共派出159名選手參加惠州市第一屆制造業職業技能大賽20個項目的角逐,共96人獲獎,激勵廣大院校師生和企業職工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四、強化共建政校企平臺,加快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
我縣將持續根據縣域發展需求和行業企業崗位需要,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大力加強與院校合作緊密度,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方式,持續打通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博羅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一是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的企業,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政策支持,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二是搭建“政校企”產教聯盟,進一步推動產業經濟發展、行業企業發展,職業院校培養符合產業經濟發展型人才,解決行業企業技能人才的發展需求,實現“政校企”多方共贏良好局面。三是鼓勵校企深度合作,激發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多方位、多渠道支持優質企業與縣內職業院校合作,讓更多企業為職業院校提供資金、先進設備、技術經驗等方面的支持。
博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博羅縣教育局
202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