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縣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的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建設幸福博羅,全面推動各項事業上新的臺階,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建議2011年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
——人均GDP增長10%;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9%;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R&D)占GDP比重0.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
——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8‰以內;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
為實現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要按照縣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要求,努力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產業體系新格局。
加快培育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不斷引領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推進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競爭力強、結構優化、集約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鞏固 “旅游強縣”成果,繼續推進羅浮山創建國家
(二)繼續鞏固成果,促進經濟社會新發展。
在國家和省、市各項政策引領下,鞏固應對金融危機成果,發揮“三駕馬車”的推動作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帶動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一是大力促進居民消費。組織企業參加廣東惠州產品(南寧、重慶、鄭州)展銷會,唱響博貨品牌,大力開拓內銷市場。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推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提高城鄉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消費能力,鼓勵居民消費。二是扎實推動投資增長。做好重點項目的建設、儲備工作,2011年我縣初步安排重點建設項目55宗,總投資457.6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1.03億元,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鼓勵激發民間投資,引導其投向符合國家和我縣發展戰略的實體經濟。三是積極促進外貿工作。幫扶重點企業搶抓訂單,優化外貿出口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四是加快發展民營企業。積極落實各項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力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素質人才、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方式,打造自主品牌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加快對接速度,共謀區域合作新局面。
繼續推進《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努力融入珠三角一體化。一是推進交通對接項目建設。積極配合做好廣河、博深、從莞高速博羅段建設各項工作,確保工程項目如期順利推進;抓好園洲龍江東江大橋、石灣沙河大橋等項目建設,啟動龍橋大道改造;繼續優化完善與東莞之間的對接公交路線。二是積極融入珠三角“五個一體化”。完善工作體制,加快工作進度,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城鄉規劃等“五個一體化”建設方面有新突破。
(四)統籌城鄉建設,展現城鄉發展新面貌。
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打造宜居宜業城市。一是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拉大縣城骨架,拓展縣城空間,繼續實施“東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城市建設思路,加快構建縣城現代城市主軸線。推進創建文明縣城工作,繼續加強縣城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縣城形象。二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各村的《村莊建設規劃》,建設規劃超前、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新農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三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進入新階段。加快實施農民收入增長計劃,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鎮村公共交通網絡。
(五)堅持文化引領,掀開建設文化大縣新篇章。
實施文化強縣戰略,推動我縣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嶺南文化名縣。一是優化文化產業結構。著力引進一批先進文化制造業、高端文化服務業等優質文化項目,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著力抓好出版發行、文體娛樂、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數字廣播電視、文化創意、文化博覽、工業設計等新興業態發展。二是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啟動明豐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活動館、購書城等一批文化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完成縣城用戶整體轉換工作;完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農家書屋”、“有線電視村村通”覆蓋每個行政村。三是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共享工程。把農村題材納入文化創造的舞臺,力爭每年推出2個農村題材文藝精品;各級公益性公共文化場所免費向城鄉群眾開放,實現先進文化“進村入戶”;開展流動圖書、流動展覽、流動演出,建設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
(六)發展低碳經濟,推進生態建設實現新突破。
發展低碳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努力建設山青水綠天藍的生態博羅。一是推進節能減排。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把好準入關。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監管,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節能管理制度,開展節能改造,加強節能新技術的推廣。二是加強環境保護。加快推進福田、園洲、石灣、楊村等東江沿岸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一步完善縣城垃圾收運體系,加強大氣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三是強化生態建設。加快綠道建設,完善省立綠道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加強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推進東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強化林木采伐管理,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
(七)注重民生為本,建設幸福博羅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