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的發展思路,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建設幸福博羅,全縣經濟社會保持持續較快健康的發展態勢。
(一)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統計,全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00.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高出預期目標0.7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38125元,增長12.9%,高于預期目標1.9個百分點。區域競爭力不斷提高,連續五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在全省縣域綜合發展力的排名由上年度的第6名躍居至第3名。
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全縣全年實現公共預算財政收入22.03億元,增長20%,高于預期目標7個百分點。實現稅收總收入37.29億元,增長15.3%,其中:國稅收入19.42億元,增長15.4%;地稅收入17.87億元,增長15.1%。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36.25億元,增長15.2%;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23.73億元,增長21.1%。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全縣全年新增民營企業1023家;民營企業實現稅收22.01億元,增長23.3%;民間投資增長52%,快于全縣平均水平34.1個百分點。
(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產業結構有所優化。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2%、20%和7.1%;三大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4:52.4:37.2調整為9.9:52.9:37.2,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
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縣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8.59億元,增長22.9%;在富士康的拉動下,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54.81億元,增長43.1%。
服務業發展后勁增強。旅游業有新進步。羅浮山創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全年組織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66宗;4宗項目獲市科技成果獎勵;新增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1211件和425件,分別增長144.7%和7.3%。
(三)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扶農惠農工作不斷加強
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扎實推進糧油糖高產創建和產糧大縣建設及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建設。全縣全年糧食總產量16.53萬噸,連續第七年增產。肉、禽、蛋等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
農業產業化有新進展。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9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68個,廣大甜玉米、呂氏蔬菜兩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羅浮山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總體規劃通過評審,利海福田生態有機農業項目建設順利。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省水利示范縣建設扎實推進,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前期建設工作進度加快,顯崗水庫灌區改造、公莊河治理、上嶂水庫除險加固等19宗項目正在組織實施。
扶農惠農工作不斷加強。享受政策性水稻種植、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農戶分別達到11萬多戶和13萬戶。建成農戶科學儲糧示范倉5876套。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成績斐然,13個省級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10萬元以上,2980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四)三大需求持續擴大,經濟增長動力增強
投資需求快速增長。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59宗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62.9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5.4%。在重點項目建設的拉動下,全縣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4.94億元,增長17.9%,高于預期目標0.9個百分點。
消費需求持續暢旺。成立了廣東省博羅商會。組團參加惠貨全國行(長沙、哈爾濱)展銷會、第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以及“廣貨網上行”,有效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扎實開展省平價商店建設示范縣工作,新建平價商店10家。全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04億元,增長14.6%,高于預期目標0.6個百分點。
出口需求強勁增長。受富士康旗下安品達公司出口大幅增長拉動,全縣全年外貿出口總額27億美元,增長24.4%,增幅居全市各縣區首位。
經濟增長動力增強。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編制縣級發展建設規劃,繪就了未來發展藍圖。重點領域改革為發展增添驅動力,改革企業登記注冊制度,推進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成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完善“一站式”網上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建設,全面實行網上辦事大廳在線受理,實現24小時政務服務。招商選資增量提質,引進了欣旺達、寶能集團、客家源、正菱集團、統實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全年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39宗;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金額4.0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利用外資金額2.92億美元,分別增長39.9%和16.8%。
(五)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生態建設有新進步
節能減排有效推進。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開展節能領域政企合作,狠抓重點產業、重點耗能企業、重點節能技改項目,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2%,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6%和6.2%。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步。省生態景觀林帶示范縣建設成效顯著,建成4條生態景觀林帶共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幸福博羅建設取得新進展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泰美、麻陂、觀音閣、石壩四鎮成功創建為省教育強鎮,實現鎮鎮皆強鎮的目標;縣高級中學、華僑中學通過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終期督導驗收,全縣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達到3間。文體事業加快發展。新落成的文化館、圖書館等陸續向市民免費開放,文化中心二期工程正在開展招標工作,縣博物館獲省級達標;龍華鎮旭日村獲評“中國首批傳統村落”,公莊吉水圍等六個村落獲評“廣東省古村落”;成功舉辦博羅縣第八屆運動會暨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承辦全國跆拳道精英賽,創建省體育強縣順利通過驗收。醫療衛生服務得到優化。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后的運行機制;全面啟動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龍溪、石灣衛生院新院建設;創建省衛生縣城通過考核驗收。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新增9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覆蓋縣城區域;增開博羅到龍溪、泰美的公交線路,實現城鄉短途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縣級以上道路102.47公里,村道308公里。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業形勢穩定。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0451個,新增農村轉移勞動力52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269元,增長15%;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35743元,增長14.7%。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工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參保全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100%;離退休人員工資人均每月增加130元;低保戶和五保戶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85元和625元。保障房建設大力推進。576套經濟適用房按計劃交付使用,168套廉租房封頂。社會管理創新成效顯著。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督工作得到加強。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7.63‰,在控制目標范圍內。“三打兩建”工作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