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縣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第十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和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的工作基調,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博羅縣發展建設規劃》,促進優質增長,不斷開創美麗幸福博羅建設新局面,為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奠定堅實基礎。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建議2014年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7%左右;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6%;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1.48%;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完成市下達任務;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為實現上述主要預期目標,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要求,努力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平臺,壯產業,努力在主體功能區建設上求突破。
推進省級產業園和重大平臺建設。加快創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打造我縣新的重大發展平臺。推進博東科技園、石灣汽車產業園、羅陽現代物流和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園以及羅浮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四大平臺規劃建設。
發展壯大重大產業。做大做強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加快推進欣旺達、富士康二期、長飛手機等項目建設,確保長飛手機投產。培育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以石灣汽車產業園為依托,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發展壯大休閑旅游產業,以羅浮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契機,加快茶山休閑谷、縛婁古國、客家源等一批景區景點項目以及寶能、萬怡等五星級酒店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檔次和水平。優化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引導紡織服裝企業集聚規模發展,促進中藥現代化,發展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推進景田、鼎湖山礦泉水生產基地和統實等項目建設,力促統實項目投產。
大力推進招商選資。始終堅持“四項指標、一個帶動”的標準,圍繞重大平臺和重大產業,創新招商方式,在高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上開展招商選資,積極主動開展定向招商、展會招商、專業招商、上門招商,加強常態化招商,力爭在招商選資上有新的突破。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初步計劃安排縣重點項目64宗,年度計劃投資56.55億元。重點項目突出安排在交通運輸、能源保障、現代水利、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社會保障等七個領域。按照建設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計劃安排重點預備項目41項,投資估算505.9億元。
(二)抓改革,促發展,努力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求突破。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一步清理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推進電子政務云平臺建設,加強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拓展網上辦事大廳功能,實現網上審批服務縣鎮全覆蓋。
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加大對落后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創新金融發展機制。積極引進新的金融機構入駐我縣。完成博羅村鎮銀行的設立工作。大力扶持企業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深化銀企合作,提高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率。加強農村信用建設,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管理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化建設、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領域改革,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
(三)抓出口,擴消費,努力在提升內外需求上求突破。
提升外貿出口水平。著力優化外貿出口結構,延伸產業鏈,努力實現外貿出口從數量向質量轉變,拓展外貿發展空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鼓勵企業加強出口品牌和營銷網絡建設,擴大高新技術產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等產品出口,不斷擴大出口規模。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繼續開拓市場,積極組團參加惠貨南非、濟南展銷會等活動,提升博貨國內外市場份額。加強消費載體建設,大力推進大潤發、遠望數碼城等高端商業項目建設。培育健康服務、信息服務、生態休閑旅游等消費新熱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優化消費環境,深入建設“質量強縣”,提高消費品產品質量;加大商標發展培育力度;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健全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擴大農村消費。
(四)抓“三農”,促統籌,努力在城鄉一體化上求突破。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發展生態農業,推進實施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依托優勢特色農產品培育打造農產品品牌。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加快推進全國小農水示范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加強農超對接,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繼續推進名鎮名村建設。實施幸福村居建設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三變”工程,爭創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扎實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
推動新型城鎮化。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加快羅陽、龍溪撤鎮設街道辦,構建縣城“一城兩區”空間布局。啟動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工作。落實普通商品住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東西部結對幫扶和鄉鎮干部交流。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五)抓生態,促文明,努力在構建優美環境上求突破。
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深入實施“十二五”后半期節能行動計劃,加強工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的節能降耗,實施節能產品推廣等重點節能工程。落實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推進碳排放交易。
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實施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控制。加快縣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繼續推進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開展污染企業、重點河涌流域、小流域整治。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國家生態縣建設,力爭年內創建國家級生態鎮14個,市級以上生態示范村12個。加強桉樹改造。加快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農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建成11個森林家園和1個縣級森林公園,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加強耕地保護,繼續推進“三舊”改造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盤活閑置土地。
(六)抓民生,促和諧,努力在社會建設上求突破。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定擴大就業,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建設,爭取認定一個市級孵化基地,爭取盡快建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區(基地)。繼續推廣應用社會保障卡。進一步鞏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健全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城鄉社會保險制度銜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擴大積分制享受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建設。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先進縣,抓好教育強鎮復評工作,提升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推進博師高級中學新校區等的規劃建設,著力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啟動縣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做好中醫和婦幼保健工作,提高重點傳染病防治能力,完善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和均等化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雙擁工作。
大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大力發展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強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繼續推進“平安博羅”建設,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