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縣委“三個三”的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牢牢把握“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博羅”的核心任務,深入實施《綱要》,大力開展“五個年”活動,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宜游宜休閑城鄉協調發展示范縣建設,努力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努力爭當惠州縣域經濟發展領頭羊、區域協調發展排頭兵,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單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
今年政府工作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六點:一是突出抓好城市化、產業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三化”工作;二是突出抓好名鎮名村建設、水利建設、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等“三個省級示范縣”建設;三是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四是突出抓好環境建設;五是突出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六是突出抓好廉政建設。
今年具體要做好以下十一項工作:
一、全力推進擴大內外需求工作,促進經濟穩步增長
力促投資增長。全年安排重點項目59宗,總投資810.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4.5億元。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按照投產一批、新建一批、儲備一批、洽談一批的原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鼓勵民間資金投向重點項目建設。
擴大消費需求。加快建設富力商貿城、縣城中央商務區等高端商貿項目,大力推進平價商店、農夫市集等消費網點建設,培育生態旅游、文化、網絡等新型消費。大力開展質量強縣工作,提高博貨競爭力。組團參加“惠貨全國行”長沙、哈爾濱大型展銷會,擴大博貨內銷市場。
優化外貿結構。實行重點企業掛鉤聯系制度,用好出口退稅、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等政策,幫助企業擴大出口。發展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
狠抓招商選資。嚴格執行“四項指標、一個帶動”標準,確保有限的戰略性資源為優質項目所用。大力開展招商選資活動,重點引進央企、國企、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民企。
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和預警,及時做好經濟運行調節。高度重視企業融資難、用地難、用電難、用工難等“四難”問題,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全力推進博羅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重點培育發展汽車產業。圍繞建設惠州汽車產業基地的目標,加快西部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東部汽車整車產業基地建設,力爭引進汽車零部件、整車生產、汽車銷售企業落戶博羅,推動汽車產業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中興長飛、富士康二期、日昭節能電纜、環球康利科技、欣旺達等龍頭項目建設。依托龍頭項目,積極引進高端電子信息、LED、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引進上下游及配套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
加快發展以羅浮山為龍頭的高端旅游業。扎實推進羅浮山創5A工作,全力抓好游客服務中心、景區景點等硬件建設,加快推進悅榕莊等五星級酒店建設,提升羅浮山建設水平。加快“大羅浮旅游圈”和生態旅游綠道建設,推進象頭山旅游開發,抓好橫河生態休閑郊野公園、長寧嶺南文化名鎮、龍華特色古鎮、福田利海、觀音閣雕樓古村落、柏塘茶山休閑谷、公莊秋楓寨、湖鎮客家文化村等建設,構建大旅游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金融發展年”活動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鼓勵縣內銀行提高存貸比。支持羅浮山國藥、新峰藥業、紅墻新材料、園洲勝豐制衣、唐順興家禽等企業上市,擴大直接融資。啟動中部現代物流園的規劃建設,加快推進遠望數碼城、俊安中央商務區等項目建設。加快奧威斯等五星級酒店,皇庭白馬山等高端旅游地產項目建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動第三產業繁榮發展。
著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大農業技術引進推廣力度,依靠現代農業科技引領“優質、特色、精品”農業發展。啟動航天育種基地創國家級示范園工作。扶持李藝金錢龜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三、全力推進《綱要》深入實施,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完成《綱要》實施“四年大發展”目標任務。推進博深、從莞高速博羅段和石灣振興大道、園洲龍江東江大橋等項目建設,啟動雙龍大道、惠州大道西擴工程西延段建設和龍橋大道、G324線長寧段升級改造。加快欣旺達、遠望數碼城等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對接發展。積極參與深莞惠公共服務合作。
啟動省水利示范縣項目建設。我縣水利示范縣建設共安排項目31宗,總投資8.4億元。今年安排項目20宗,投資額4.4億元。按照“強樞紐、重末梢、優配套、成體系”的原則,盡快啟動顯崗水庫、黃山洞水庫等4宗中型灌區改造工程,沙河、公莊河等3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瀾石河、黃崗河等2宗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上嶂水庫等4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羅陽電排站等6宗機電排灌工程,1宗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通過示范縣建設,使城鄉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成片農田得到有效灌溉。
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財政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強農村衛生環境整治。推進鎮級客運站、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力爭年內完成30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改造。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電網改造。推進村衛生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強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促進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完善鎮域經濟發展分類指導政策。建立公共財政對基層公共服務投入增長機制,減輕基層負擔。加大對東部區域發展扶持力度,增強東部區域發展能力。
四、全力推進省名鎮名村示范縣建設,促進城市化水平提升
優化縣城功能。按照宜居宜業宜游宜休閑、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山水田園城市定位,高標準修編縣城總體規劃。突出以大橋路為中軸線、以東江為水軸線,大力推進以縣體育中心、富力商貿城為帶動的東部新區,以縣社會服務中心、珠影文化廣場為帶動的博羅新城,以中央商務區為帶動的江南新城,以縣文化中心為帶動的北部新區,以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為帶動的“明古城”修復,形成“兩軸四區一古城”建設格局。加快哈施塔特旅游小鎮、俊安英倫特色小鎮、佳兆業東江新城等項目建設,建成大橋路北段、江南大道、矮崗路等項目,推進曙光路建設,啟動北環一路、東江景觀大道、寶瑞路、縣城中心客運站建設和縣城停車場規劃建設。推進創省文明縣城工作,建設美麗的濱江城市。
著力抓好省名鎮名村示范縣建設。推進長寧鎮、橫河鎮2個嶺南名鎮,羅陽田牌村、石灣鐵場村、公莊官山村、橫河西群村及嶂背村等5個嶺南名村建設,同步抓好21個縣級示范村建設,確保示范縣建設推進快、成效好。
加強鎮中心區建設。嚴格各鎮城市建設規劃的執行,力爭啟動一批、推進一批、竣工一批城市建設項目,繼續推進消費型房地產建設,提高各鎮中心區建設水平,加快城市化步伐。
五、全力推進科學理財,促進財政健康運行
加大稅源培植和稅收征管力度。把財源培植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引進稅源型項目,培育新的稅收增長點,做大財政蛋糕。堅持“蓄水養魚”與依法征稅兩手抓,加強納稅大戶、新投產項目跟蹤服務,做到應征盡收。
優化支出結構。突出財政支出的公共性,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重點放在公共服務、農村發展、民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確保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實??茖W預算和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嚴控臨時性追加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財政監督。建立健全財政資金支出績效評估制度,強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加大審計和財政監督力度,規范各鎮各部門財經秩序,促進依法理財、科學理財。
六、全力推進各項改革,促進體制機制創新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深化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進一步推進公務用車改革。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成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工作和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水平。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縣家用電器公司等企業改制或退市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入開展“三打兩建”工作。突出抓好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整頓和改善市場環境。培育發展城鄉一體化的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完善市場體系。
七、全力推進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推進城鄉居民醫保、社保工作。
優先發展教育。加大對教育投入力度,推進規范化學校和公立幼兒園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公辦初中建設,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發展特色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做大做強美術、生本、英語、職業教育品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今年再引進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全日制臨床醫學本科生。強化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衛生應急工作,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發展體育事業,舉辦好第八屆縣運動會暨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落實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維護婦女兒童權益。進一步做好統計、物價、審計、民政、殘聯、保密、民族、宗教、口岸、對臺、外事、僑務、老齡、移民、人防、氣象、檔案、縣志、老區建設等工作。
創新和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加快縣社會服務中心建設。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發展志愿服務事業。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模式,維護新生代產業工人合法權益。認真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兩搶一盜”、走私販私、傳銷、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信訪維穩和人民調解工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最大限度遏制各類安全事故。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平安博羅。
八、全力推進嶺南文化名縣建設,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煉新時期“博羅精神”。開展“‘三德’教育建設年”、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入社區等活動,加強現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
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惠民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縣文化中心二期等文化項目建設。抓好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和行政村“五個有”文化設施建設?;就瓿舌l鎮有線數字電視整轉。深入開展博羅大舞臺等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香江嶺南文化名城、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省考試院等項目建設,培育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深入挖掘葛洪文化、中醫藥文化等資源,加大文化旅游、文化地產等產品開發力度,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依法整治黑網吧,規范文化市場秩序。
九、全力推進生態博羅建設,促進綠色發展
突出抓好省生態景觀林帶示范縣建設。開展廣惠、惠河高速博羅段,羅浮大道,縣城飛龍大道四條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推進東江流域生態保護、綠道網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開展“一消滅、三改造”工作,加強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林建設管理,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強化節能減排。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前置審核制度。抓好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非工領域節能。
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建成2個垃圾轉運站。加快園洲二期、龍溪二期、福田等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
十、全力推進十件民生實事,促進幸福博羅建設
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頭等大事,開展“民生實事建設年”活動,努力讓人民群眾更充分地享受發展成果??h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今年要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0人。
(二)推進社會保障惠民。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補助標準提高到252元,最高報銷可達1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啟動縣人民醫院創“三甲”工作和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的規劃建設。加強保障房建設,年內建成保障房350套。切實保護弱勢群體利益,年內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和標準化特殊學校。
(三)推進文化、教育惠民。完成泰美、麻陂、觀音閣、石壩等4個鎮教育創強工作;推進博羅中學教工宿舍區、華僑中學學生生活區、石灣中學新校區建設,啟動高級中學新校區規劃建設。完成6個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全面完成農家書屋建設任務。
(四)加強穩物價惠民。年內新建平價商店8家,全縣平價商店總數達20家。
(五)完成扶貧開發“雙到”任務。年內13個省級貧困村集體收入達10萬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脫貧。
(六)提高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津貼補貼和村干部工資。從7月1日起,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津貼補貼增加20%,其中教師津貼補貼增加23%;村干部、村小組長工資適當增加。每年為教師開展一次免費體檢活動。
(七)加強和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年內縣社會服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為群眾、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
(八)改善城鄉交通道路設施。年內縣城大橋路北段、矮崗路建成通車,曙光路加快推進,北環一路動工建設;改造通自然村公路300公里。
(九)加強城鄉衛生環境整治。啟動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加強農村衛生環境整治,初步建立“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
(十)加強省水利示范縣建設。啟動20項省水利示范縣項目建設。年內完成小山塘、小灌區、小堤防、小水陂、小泵站等農田水利“五小”工程改造84宗。
十一、全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促進施政能力進一步提升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入開展法治縣創建和“六五”普法工作。強化由民做主理念,健全重大決策公民有序參與機制,拓寬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渠道,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加強政務公開和行政執法監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強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執行《廉政準則》。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加強政府系統廉潔從政道德教育。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促進權力運行規范、公開、透明。加大源頭防腐工作力度,深化政風、行風和效能建設,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從嚴治理商業賄賂,堅決查辦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健全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服務優良的公務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