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新常態 經濟運行平穩開局
——2015年第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分析
2015年,既是 “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規劃謀篇布局的承啟之年,更是檢驗全縣經濟發展的定力和可持續力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常態,全縣上下各級各部門主動適應,積極應對各種宏觀經濟不利因素,經濟發展圍繞質量和效益做文章,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實現一季度全縣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經濟效益和質量保持穩定。同時,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壓力加大,亟需引起關注。
一、基本情況
1、經市統計局核定,地區生產總值124.85億元,增長10.7%,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56億元,增長15.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46.31億元,增長19.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8.4個百分點,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78億元,增長4.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3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
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2億元,增長12.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3.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6、國稅收入5.48億元,增長17.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3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2個百分點。
7、地稅收入5.37億元,下降9.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4.8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
8、商品房銷售面積20.03萬平方米,下降21.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0個百分點,低全市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
9、3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08.52億元,比年初增長0.6%;貸款余額212.14億元,比年初增長4%。
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2月)0.24億美元,增長6.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5.1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
11、外貿出口總額(1-2月)3.47億美元,增長5.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6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3個百分點。
12、全縣用電量10.94億千瓦時,增長5.7%,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7.96億千瓦時,增長4.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9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
今年以來,全縣堅持“穩住、進好、調優”,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克服宏觀不利因素影響,穩住工業發展的同時緊抓服務業發展,為全縣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培育新動力。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4.85億元,增長10.7%,增幅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完成12.58億元、62.69億元和49.57億元,分別增長3.8%、14.4%和7.1%。三次產業結構為10.1:50.2:39.7。
1.農業生產形勢穩定。一季度,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各項惠農政策,狠抓措施落實,實現農業平穩增長。從四大行業看,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9.69億元、0.06億元、2.3億元和0.59億元,分別增長3.9%、3.9%、3.1%和4.7%。從畜牧業生產情況看,豬肉、牛肉、羊肉、家禽肉、禽蛋產量均平穩提高,分別增長4.1%、5.3%、4%、3.6%和2.1%。
2.工業對經濟平穩增長拉動作用明顯。一季度,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60.66億元,占GDP比重為48.6%;增長14.1%,高于GDP增幅3.4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拉動GDP增長7.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7.56億元,增長15.6%。分行業看,在庫的32個行業中,增幅超過30%的行業有8個,其中,增長最快的前五個行業分別是汽車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家具制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0.2億元、0.4億元、0.95億元、0.06億元和1.92億元,分別增長183.6%、67.7%、53.9%、53.3%和43.3%。
3.投資規模穩步擴大。一季度,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31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7.66億元,增長19.8%,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完成21.48億元,增長4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2個百分點。
4.對外貿易有效擴大。今年以來,全縣積極利用資源、產業優勢吸引外商投資,1-2月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9宗,比上年同期增加7宗;合同外資金額0.2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0.2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美元,增長6.3%。1-2月外貿出口總額3.47億美元,增長5.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6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出口1.07億美元,增長28%,占出口總額比重30.7%,比上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
(二)經濟質量和效益保持穩步提高趨勢
1.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1-2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2.6億元,增長73.3%。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2.56%,比上年同期提高0.45個百分點;主營活動利潤率2.71%,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30.1%,比上年同期收窄1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億元,下降7.7%。
2.技術改造投資快速增長。今年以來,全縣繼續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投資增長迅速。一季度,全縣完成技術改造投資5.49億元,增長5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9.2個百分點;其中,內源性經濟技術改造投資4.93億元,增長82.8%,內資企業技術改造熱情高漲。分產業看,第三產業技術改造投資1.24億元,大幅增長1.51倍;第二產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4.25億元,增長44.6%,占第二產業(工業)投資的19.8%,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傳統優勢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98億元,增長7.69倍。
3.金融存貸穩步增長。3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08.52億元,比年初增長0.6%,比上年同期增長5.2%。人民幣貸款余額212.14億元,比年初增長4%,比上年同期增長23.9%。其中中長期貸款本季新增貸款量6.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9億元,增長62.6%。金融中長期新增貸款量繼續加大,表明全縣經濟增長的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4.財稅讓利于民,惠及民生。一是財政預算收入中主要稅收收入回落。一季度,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下降8.8%,其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收入分別下降15.8%、8.8%和0.4%。二是城鄉社區支出和農林水支出快速增長。今年以來,全縣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活動,財政支出有效保障活動的開展,一季度,城鄉社區支出和農林水支出分別完成1億元和1.8億元,分別增長1.95倍和21%。
三、存在的問題
(一)商品房銷售回升緩慢,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不足。
(二)消費市場增長動力不足。
(三)第三產業增長受房地產業制約,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影響。
(四)出口形勢不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二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三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高。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做好金融保險服務,增強實體經濟信心
一是積極做好貸款服務工作。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促進銀企溝通,鼓勵銀行開發靈活多樣的信貸產品,讓企業獲得更多貸款機會,尤其是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方面的貸款支持力度。二是抓農業保險工作。加大財政對農業保險補貼支持力度,降低農業保險門檻,提高農業、農戶參險積極性,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二)有效貫徹落實房地產新政,促進房地產和建筑業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提出 “穩定住房消費,打造穩定健康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之后,各地政府積極響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指示,紛紛出臺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全縣也應積極從加大公積金支持購房力度、金融支持房地產、優化土地增值稅征管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著手貫徹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全縣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加大消費促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