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新變化
第 七 期
博羅縣統計局編
網址: tjj.boluo.gov.cn 二○
據2010年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反映,農民生活消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博羅縣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結構逐漸由溫飽型向享受型轉變,時至今日,正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博羅縣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空間已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吃、穿、用、住、燒等最基本的消費,生活方式正逐步向城市靠近,消費結構正從量的變化向質的提高轉變。農村居民用于食品、住房的消費比重開始漸漸下降,把更多的錢投向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衣著、醫療保健等享受型消費,消費需求結構逐漸趨于合理,生活消費進入到一個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新階段。
一、生活消費水平顯著提高,“八大項”消費支出大幅增長
據博羅縣統計局農村居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人均由3600元增加到2010年的5667元,增長57.4%,年均遞增9.5%。
在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八大項”支出中,2010年農民人均食品支出2453元,比2005年增長35.3%;衣著支出390元,增長111%;居住支出1083元,增長124.5%;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394元,增長146.5%;醫療保健支出452元,增長207.5%;交通及通訊支出604元,增長49.5%;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200元,增長61.3%;其他商品及服務支出91.65元,增長18.2%。
二、恩格爾系數下降,生活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大,表示生活越貧困;反之,表示生活越富裕。根據國際經驗,恩格爾系數60%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39%為寬裕,30%以下為富裕。)我縣農村居民由2005年的50.7%,下降到2010年的45.9%。2010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結構序列大體維持在2005年的序列狀態,即: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訊、文教娛樂、衣著、醫療保健、設備及用品、其他商品。消費結構由滿足基本溫飽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質量享受型轉變,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比重有不同程度上升,尤其是交通和通訊支出、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村居民用于食品、住房的消費比重開始漸漸下降,農民把更多的錢投向生活質量提高和享受型消費。
三、溫飽型消費不斷變化,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膳食結構改善。農民在吃的方面不僅吃飽,而且更注重營養,以糧食為主的食物結構在逐漸改善。食品消費已經改變了以往的數量擴張模式,步入質量全面提高的階段。與此同時,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與外界溝通交流、購物更加頻繁,農村居民在外飲食支出也在不斷增長,2010年人均233元,比2005年增長48.6%。
農村居民 衣著消費向成衣化、款式多樣化發展。表現在:一是衣著消費結構成衣化。2005年,農村居民衣著消費主要是購成衣和買衣著材料,通過縫紉制作成成衣。而到了2010年農村居民直接購買成衣服裝的支出,農村居民衣著消費已變化為購買成衣為主。那種主要依賴縫紉制作成成衣的衣著消費方式逐漸淡出。二是農村居民衣服色彩由過去傳統單一變化為現在的五彩繽紛。三是衣著由過去以保暖為主變化為以時裝化,款式豐富多樣化,更突出個性化為主。四是農村居民衣著消費正趨同城市居民,現在單憑衣著已很難區分城市人還是農村居民。
四、享受型消費需求擴張較快,已成為消費熱點
居住消費追求寬敞、舒適化。住房質量是反映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又一個顯著標志。2010年末,博羅縣農民人均鋼筋混凝土結構住房面積達到
交通和通訊方便快捷。表現為:一是出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摩托車一直以來作為農村居民主要交通工具,但由于目前已有了相當的普及率,新一代的交通工具中,價格便宜且無污染的電動自行車開始受到農村居民的青睞,2010年人均交通和通訊費用支出604元,比2005年增長49.5%;每百戶擁有摩托車137輛,與2005年相比增長19.6%。家庭轎車也開始進入了農家小院,2010年末每百戶擁有生活用汽車10 輛。二是通訊方便快捷。農村居民家庭安裝住宅固定電話已經普及,農民的通訊方式迅速發展為以移動電話為主、移動通訊方式已成為一種時尚和熱點。2010年末我縣農村居民家庭百戶擁有固定電話64部、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22部。
五、發展型消費增長速度加快
農村居民在滿足物質需求后,對提高自身的教育和健康水平以及充實精神文化生活愿望很迫切,推動消費結構向更高層次提升。表現在:一是農民娛樂消遣的形式日趨多樣化,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二是農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下一代教育的培養費用明顯增加。2010年我縣農村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娛樂的支出人均200元,比2005年增長61.3%。占生活消費的比重由3.7%上升到5.3%,提高了1.6個百分點;三是隨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認識已不局限于吃、穿、住、用上,健康意識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接受,2010年農村居民用于醫療保健支出人均452元,比2005年增長2.08倍。
六、主要耐用消費品數量增加,普及率明顯提高
耐用消費品中低檔基本普及,高檔耐用消費品不斷進入尋常農家。耐用品普及率迅速提高,給農村居民家庭帶來了濃厚的現代化生活氣息。2010年末,每百戶家庭擁有空調機61臺,比2005年末增長8.7倍;彩電133臺,增長27.9%;影碟機70臺,增長1.8倍;家用計算機21臺,增長18.7倍;熱水器66.5臺,增長3.4倍;洗衣機和電冰箱分別為43臺和65臺,分別增長7.6倍和2.1倍。
七、農民生活消費的商品化率逐步提高
在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中有部分是來自于農村居民家庭自產的,隨著農村居民貨幣收入的增加和購買力的提高,農村居民的商品經濟意識增強,消費支出額中,現金支出的比重增大,自給自足的比重降低,貨幣消費與實物消費的比例正在發生變化。2010年,博羅縣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為5393元,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95.2%,比2005年的76.7%,提高了18.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此反映出當前博羅縣農村居民消費與市場的聯系愈來愈緊密,消費需求面越來越寬,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撰稿:林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