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穩中有憂實現預期目標仍需努力
—— 一季度博羅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外貿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外貿進口、出口總額等指標增幅全市第一。與此同時,支撐經濟增長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回落,工業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負增長等問題需引起關注。
一、基本情況
1、經市統計局核定,全縣GDP76.76億元,增長12.5%,增幅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31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38.96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增加值26.49億元,增長13.5%。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65億元,增長15.8%,增幅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6.6% )0.8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26.42億元,增長22.8%,增幅同比下降9.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2%)3.6個百分點。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9億元,增長13.8%,增幅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4.8%)1個百分點。
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9億元,增長45.2%,增幅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5%)11.7個百分點。
6、國稅收入3.08億元,增長19.6%,增幅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3.4個百分點。
7、地稅收入3.85億元,增長18.3%,增幅同比下降30.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6.3個百分點。
8、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1.42萬平方米,下降1.6%,增幅同比下降69.6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7個分點。
9、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93.37億元,比年初增長0.5%,增幅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0.7個百分點;貸款余額104.92億元,比年初增長2.7%,增幅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0.7個百分點。
10、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2月)0.17億美元,增長19.6%,增幅同比提高 74.6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3%)1.7個百分點。
11、外貿出口總額(1-2月)3.69億美元,增長53.7%,增幅同比提高26.6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9%) 6.8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強
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的拉動下,第三產業延續了去年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一季度,全縣第三產業增幅為13.5%,增幅快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2%,貢獻率同比提高9個百分點。從其內部構成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是第三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1-3月,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幅為50%,增幅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由于鄉鎮稅收超收獎勵增加以及從年初開始,全縣推行公車改革,公車改革交通補貼收入拉動了一般公共服務的增長,從而直接拉動了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的增長。
(二)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有所優化,投向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
一季度,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雖然負增長,但在佳兆業、保利以及名流實業等大型房地產項目投資的拉動下,全縣房地產投資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增幅達78.7%,連續9個季度實現了超過50%的增速,其中,最高的一個季度增幅高達109.7%,房地產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高達124.9%。受此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實現投資額26.42億元,增長22.8%。與此同時,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體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三產業投資增幅明顯加快,比重不斷提高。1-3月,第三產業投資19.86億元,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31.2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5.2%,比去年同期上升15.3個百分點。
(三)外延經濟有所提升,出口增幅全市第一
年初以來,全縣外延經濟繼續向好,1-2月,全縣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4宗,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金額0.17億美元,增長19.6%,增幅同比提高74.6個百分點,增幅全市第3位。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1-2月,全縣外貿出口總額3.68億美元,增長53.7%,增幅同比提高26.6個百分點,比1月份快12.1個百分點,增幅全市第一。其中:一般貿易出口0.69億美元,增長31%;來料加工出口0.08億美元,下降41.9%;進料加工出口2.91億美元,增長68.7%。從出口地區來看,主要是集中在香港、韓國等亞洲地區,因此,歐美市場需求萎靡對全縣外貿出口的影響有限。
(四)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國、地兩稅收入穩步提高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今年以來,財政部門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努力做到應收盡收,財政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9億元,增長45.2%,增幅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比1-2月提高13.8個百分點。其中,增值稅、契稅、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共增收1.07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收總額的76.7%,拉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34.7個百分點。
國、地兩稅收入穩步提高。1-2月,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增幅為42.7%,其中,外貿出口增幅更是高達53.7%。外貿進出口的較快增長,為稅收收入奠定了堅實的稅源基礎。一季度,全縣稅收總收入6.94億元,增長18.9%,增幅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國稅收入3.08億元,增長19.6%,與去年同期的負增長對比,大幅提高了28個百分點;地稅收入3.85億元,增長18.3%。地稅收入增長主要是企業所得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增長的拉動,分別增長52.6%和50.7%。
三、存在問題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回落。1-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65億元,增幅為15.8%,增速比1-2月下降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9.3個百分點。
2、貿易業增速回落。1-3月,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增速為5.2%和-3.4%。受限額以上企業增幅回落的影響,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幅僅為5.3%,而住宿和餐館業增加值的增幅更低,只有0.8%。
3、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工業投資負增長。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11.42萬平方米,下降1.6%,是自2008年5月份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將影響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工業投資6.56億元,下降23.3%,工業投資下降不利于全縣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四、工作建議
1、加強部門溝通,形成預警監測機制。建議,政府牽頭,按季度召開聯合經濟分析會,定時、定期對相關指標進行分析,變“事后應對”為“事前預警”,確保心中有數。
2、加大第三產業統計力度。建議對各鎮進行全面摸查,對達到上限額標準的商貿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批發業2000萬元以上;零售業500萬元以上;住宿和餐飲業200萬元以上),納入限額以上統計“籠子”,壯大第三產業規模。
3、加大對投資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的督促檢查,對已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加快推進,對尚未開工的要督促其及早開工建設。
附: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圖
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