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欧美,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其他 > 統計信息

      就業穩步擴大 工資持續提高 -- 博羅縣2011年城鎮單位勞動工資綜合統計情況分析

      發布日期:2012-05-15 08:04 來源:本網 發布機構: 訪問量:-
      【字體: 收藏 打印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建設幸福博羅的工作思路和目標,通過實施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提高工資待遇、改善用工環境、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措施,進一步加大民生財政投入,扎實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2011年,城鎮單位就業穩步擴大,全縣城鎮在崗職工人數達13.77萬人,增長2.8%;職工工資總額42.82億元,增長21.8%;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1162元,增長15.8%;月平均工資2597元,增長1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是繼2005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實際增長12.65%以來連續七年增長超過10%。

      一、城鎮在崗職工人數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1、國有經濟及其他經濟拉動在崗職工隊伍的壯大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單位年末在崗職工29878,比上年增加1363人,增長4.8%;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在崗職工4131人,比上年減少343人,下降7.7%;其他經濟單位在崗職工103706人,比上年增加2795人,增長2.8%。其他經濟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的增長,主要是制造業單位在崗職工人數增長的拉動,制造業單位在崗職工97596人,比上年增加2930人,增長3.1%,占其他經濟單位在崗職工人數比重達94.1%

      2、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有所上升

      按產業結構分:2011年,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為631人、101678人、36999人,三大產業從業人員結構為:0.45:74.56:24.99;與2010年的從業人員三大產業結構相比, 第一產業不變,第二產業下降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升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全縣加快發展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各項民生事業,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32.36億元,增長16.1%,增幅同比提高了10.6個百分點。2011年全縣進一步壯大教師隊伍,推動鄉鎮創建省教育強鎮工作;加強了對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的支持力度,扎實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招聘50名臨床醫科大學生充實到基層衛生院;尤其是2010年以來,博羅縣以創建省旅游強縣為契機,充分利用和挖掘全縣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等資源優勢,鼓勵城鄉居民投資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和“農家樂”等第三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旅游產業,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全年增加1750人,對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增長的貢獻率達47.66%。

      3、制造業仍占主導地位

      按行業結構分:在統的十九個行業中,制造業在崗職工達99300人,增長2.6%,人員比重從上年的72.3%下降為72.1%,下降了0.2個百分點。除此之外,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等四個行業增長態勢較快,增幅分別為57.1%、50.7%、32.6%、21.2%。

      2011年,制造業人員的增加,主要依靠一批大型企業的落戶投產帶動。2011年,全縣著力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等產業,大力引進以高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照明(LED)、生物制藥和新材料、新能源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東部低碳產業園、西部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園、中部現代物流園和羅陽鴻達高科技產業園建設,促進產業聚集發展。2011年,在富士康精密制造、安品達精密工業正式投產以及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主要行業增長的拉動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681.3億元,實現增加值152.78億元,增長2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因此,博羅縣以制造業為帶動的就業形勢日益見好,在崗職工隊伍日益壯大。

      二、城鎮職工工資水平顯著提高

      1、各種經濟類型職工工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3.5億元,增長20.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5630元,增長15.1%。國有經濟職工工資增長,主要是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兩個行業拉動較大。2011年全縣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提高工資待遇。從2月起,增加巡警、環衛工人、大學生村官工資300元。從7月起,干部職工和教師的津貼補貼增加20%,月人均工資增加400多元。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兩個行業的職工工資總額的比重占國有經濟職工工資總額的66.5%,對國有經濟職工工資增長的貢獻率達57.7%,拉動國有經濟增長11.7個百分點。

      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9133.3萬元,增長13%,職工年平均工資23305元,增長22.9%(見表一)。

      表一  集體經濟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較大的行業

      單位:元

      行 業

      2011

      2010

      增幅(%)

      城鎮集體單位合計

      23305

      18963

      22.9

      制造業

      25345

      18046

      40.4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46364

      34877

      32.9

      采礦業

      24000

      18750

      28.0

      批發和零售業

      21240

      17500

      21.4

      建筑業

      19440

      16465

      18.1

      其他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8.4億元,增長22.9%,職工年平均工資27336元,增長16.0%(見表二)。

      表二  其他經濟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增長較大的行業

      單位:元

      行 業

      2011

      2010

      增幅(%)

      其他單位合計

      27336

      23567

      16.0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41667

      27000

      54.3

      金融業

      101448

      76192

      33.1

      建筑業

      28145

      22113

      27.3

      批發和零售業

      33529

      26714

      25.5

      教育

      30208

      25441

      18.7

      制造業

      26279

      22532

      16.6

      2、金融業工資增幅居各行業前列,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工資水平下降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2011年,金融業職工年平均工資98570元,比上年增加22328元,工資增長的絕對值最大,增長29.3%,增幅位居各行業第二(見表三)。與此相反,居民需求日益增長的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工資水平卻從2010年的45549元下降至2011年的39055元,降幅達14.3%。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工資水平下降原因在于博羅縣博隆農電服務有限公司原屬于惠州博羅供電分公司下屬單位,2010年末,人數較多、工資水平較高的博羅縣博隆農電服務有限公司的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統計在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行業中,而2011年該單位被取消,人員被惠州博羅供電分公司收編,該單位原有人員納入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致使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整個行業月人均工資下降。繼2010年電信系統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以來,因我縣電信系統未完成上級所下達計劃指標任務,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工資水平已連續兩年下降。

      表三  各行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情況       

        單位:元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組

      2011

      2010

      增幅(%)

      農、林、牧、漁業

      21429

      15997

      34.0

      金融業

      98570

      76242

      29.3

      采礦業

      24000

      18750

      28.0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41451

      34264

      21.0

      建筑業

      20193

      16751

      20.6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8683

      24263

      18.2

      制造業

      26259

      22441

      17.0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56431

      49343

      14.4

      房地產業

      32835

      30065

      9.2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8605

      35401

      9.1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33924

      31398

      8.0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41784

      39390

      6.1

      住宿和餐飲業

      28075

      26473

      6.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5033

      23852

      5.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33966

      38613

      -12.0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9055

      45549

      -14.3

      三、存在問題

      1平均工資增速低于財政收入及稅收增速。2011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1162元,增長15.8%,均低于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增幅(28.6%)、國稅增幅(20.5%)以及地稅增幅(29.4%)。在大部分職工收入來源以工資收入為主的情況下,與一般財政收入及稅收增幅相比,職工工資水平增長略顯緩慢。

      2、第三產業就業發展有待加速。數據顯示,2011年,全縣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幅為3.2%,雖然比第二產業增幅多0.6個百分點,扭轉了歷年來第三產業就業增長慢于第二產業的局勢,但卻遠低于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6.1%的增長水平,可見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員的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就業空間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第三產業就業發展有待加速。

      3、不同行業的職工收入差距大。從表三可以看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在十九個行業中的中位數是33924元,平均數是31162元,最高水平為98570元,最低水平為20193元,高低落差最大值為78377元,比2010年的最高最低工資水平差距60245元又增加了18132元。最高工資是最低工資的4.9,差距十分明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位居中位數,金融業位于最高值,高于中位數64646元,建筑業位于最低值,低于中位數13731元。處于最高水平的金融業以及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均為市場化競爭性相對較弱的行業,憑借其高額利潤,職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業無法相比的。

      四、幾點建議

      1、就業優先,大力推進第三產業就業。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級政府務必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這就要求全縣需要統籌兼顧,發展能夠安排大量勞動力的第三產業。結合本縣實際,制定優惠財稅政策以及提升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快金融業、電信業、房地產業、文化、體育與娛樂業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在國家非常關注中小微型企業,特別是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要更加勤政,愛惜、善待那些能夠解決大量就業問題的中小微型企業,切實減輕他們的稅費負擔,并在金融、工商、稅務、質檢、環保方面提供貼心、便捷的服務。加強對企業用工的引導和服務,營造和諧良好的用工環境,使第三產業的吸納就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2、重視“招工難”現象,化解就業結構矛盾。首先,要加強信息引導,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努力解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供需對接。同時要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更多的農民工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崗位,并擁有一定的實用性技能。加強職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實訓條件,同時為本地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高技能人才支持。在行業興衰轉變的同時,對于失業卻不適應新行業崗位需求的職工,切實開展再就業培訓和崗位培訓,使其適應新行業、新職業的需求,重新上崗。此外,要努力改善就業環境,要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留住人員,穩住崗位。改善公共服務,幫助有條件的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使勞動者流動有序、順暢,使企業穩定,就業充分,實現全縣產業結構優化與就業機構優化的良性互動。

      3、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要及時檢查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企業和單位,建立健全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的長效機制;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行政、輿論等手段,綜合發揮財政、稅務、勞動、審計等部門的作用,經濟與行政手段相結合,加強對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監管約束力度,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

      4、加大力度規范分配秩序,縮小收入差距。重點是建立規范的工資評價及工資增長管理制度,逐步使各行業各企業的工資評價及其工資增長更加規范統一;除繼續執行公務員和教師津貼補貼與財政收入增長掛鉤機制外,繼續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行政單位工資評定制度和監管機制;調節收入分配,特別要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企業高管人員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勞動力技能培訓及職業培訓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各種層次的繼續教育,改善教育結構,進而改善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結構,縮小行業間、人群間在社會保障和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差距。

      5、全力抓好科學理財治稅,提升財政保障經濟發展及收入增長能力。收入的持續增加是人民群眾增強幸福感的重要條件。堅持科學理財,優化財政支出,確保稅收與資源使用相匹配。以擴大需求為支撐,通過各種形式的產品推介會協助企業開拓市場,促進企業發展。同時將財稅收入的利用及轉移支付政策與擴大就業、提高職工工資水平相結合,使擴大就業及工資增長與企業經濟發展同步,與財稅收入增長相協調,使勞動者通過就業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撰稿:黃慧曼 袁春妹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相關信息
      【TOP】 【打印此頁】 【關閉窗口】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战狼4免费播放观看在线视频 | 久久婷婷热| 中国少妇大p毛茸茸| 少妇裸体性生交| 久久精品三级| 在线天堂在线| 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6高清|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欧美日韩成人综合| 免费成人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网站好莱| www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免费在线| 五月天色在线|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成年人网站免费看| 日韩欧美大片| 婷婷激情四射五月天|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15| a级黄色免费网站| 日本午夜人人精品| 日本激情视频网|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91人人插| 欧美日韩二三区| 国产无遮挡在线观看|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综合| 麻花传媒mv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综合激情丁香| 久久社区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国产丝袜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在线播放网址| 亚洲欧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