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積極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實現新方位下博羅新發展。全縣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為全年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市統計局核定,地區生產總值331.03億元,增長1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26億元,增長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8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162.29億元,增長2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6個百分點。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6億元,增長13.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14億元,增長10.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6.國稅收入24.34億元,增長64.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1.1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6個百分點。
7.地稅收入9.67億元,增長16.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7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
8.商品房銷售面積106.07萬平方米,下降21.8%,比去年同期回落172.2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9.6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563.35億元,增長15.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貸款余額324.91億元,增長2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4個百分點。
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0.35億美元,增長48.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7.2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9個百分點。
11.1-5月外貿出口總額63.25億元,增長17.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12.全縣用電量28.2億千瓦時,增長1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21.19億千瓦時,增長14.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0.8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經濟運行總體良好
據市局核定,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31.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2%,比去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2%、13.7%和6.5%。上半年全縣GDP增速高于全市2.7個百分點,居全市第2位。三次產業結構為7.5:56.4:36.1。
1.效益農業穩定發展。
近年來,全縣圍繞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特色精品農業目標,著力提高特色化、精品化、標準化、生態化水平,全面促進蔬菜、果用瓜等效益農業穩步發展。上半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2.51萬噸,增長3.4%。其中,豆類產量2.98萬噸,增長4.5%;茄果類產量1.75萬噸,增長5.3%。深入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實施美麗畜牧生態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畜牧產業穩步發展。生豬產能有序調減,效益良好。上半年,生豬出欄量41.25萬頭,下降1.5%。肉用牛出欄量0.56萬頭,增長4.3%。家禽出欄量856.87萬只,增長6.9%。上半年,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25.08億元,增長3.2%。
2.工業生產穩中有進,企業利潤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縣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89.26億元,增長16%,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分企業規模看,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大、中、小型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7.5%、13%、21.2%。規上工業中,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醫藥制造等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增長較快,分別實現增加值33.38億元、11.26億元和2.08億元,分別增長16.2%、28.4%和29.8%,增速分別高于規上工業0.2個、12.4個和13.8個百分點。
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75億元,增長52%,比去年同期加快28.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04%,比去年同期提高0.53個百分點。
3.服務業穩步發展。
上半年,全縣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19.55億元,增長6.5%,對經濟增長貢獻率23.1%,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上半年全縣商貿業、房地產業、金融業、交通郵政業、其他服務業等行業明顯好轉,其中商貿批發業、金融業、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9%、14.1%和8.6%,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72.4%,比去年同期提高21.3個百分點,拉動服務業增長4.7個百分點。
(二)內外需協調發展
1.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2.29億元,增長21.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現代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其中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投資分別完成11.5億元和8.18億元,分別增長73.3%和33.5%,分別快于全部投資51.8個和1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完成82.44億元,增長13.6%,高于全市26.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2.44億元,增長14.6%;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16億元,增長44.1%,增速高于全市21.3個百分點,居全市第3位。
2.市場銷售態勢良好。
上半年,我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6億元,增長13.3%,增速高于全市1.7個百分點;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18.85億元,增長25.3%,限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時尚商品、餐飲、旅游成為消費亮點。旅游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總人數570.56萬人次,增長20.6%;實現旅游總收入28.54億元,增長52.4%。
3.出口貿易逐步改善。
今年以來,我縣外貿進出口實現較快回升的良好態勢。1-5月,全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93.16億元,增長24.6%,增速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7個和26.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63.25億元,增長17.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進口總額29.91億元,增長42.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6.4個百分點。
(三)質量效益穩步提高
1.財稅收入穩定增長。
上半年,全縣國、地兩稅收入合計完成34.01億元,增長47.4%,其中國稅收入增長64.8%,地稅收入增長16.4%。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帶動財政收入穩步增加。上半年,全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4億元,增長10.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財政支出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97億元,增長29%。財政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其中一般公共服務等八項支出合計33.43億元,增長28.1%,占全部支出的76%。
2.金融市場形勢持續改善。
上半年,我縣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34億元,增長14.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金融市場形勢逐步改善。一是存貸款保持穩健增長。6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563.35億元,增長1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324.91億元,增長25.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二是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6月末,全縣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01億元,不良貸款率0.9%,較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金融環境持續改善。
3.“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新成效。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6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18.81萬平方米,下降20.4%,比一季度減少8.12萬平方米。資產負債率下降明顯,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比去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短板領域投資加快,上半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71.7%,快于全部投資50.2個百分點。
4.新經濟動能不斷積累。
在國家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引領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新產品、新服務等新動能不斷積聚。一是新興產業持續發力。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為79.09億元,增長19%,增速高于全縣規上工業3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5.71億元,增長7.5%,增速高于全部服務業增加值1個百分點。二是科技創新活力不斷增強。上半年財政科技支出增長33.7%,增速高于財政預算支出4.7個百分點。三是網絡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我縣限上網絡零售額增長3.82倍,網絡購物帶動快遞業務快速增長。
三、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
一是經濟增長基礎尚不扎實。上半年我縣經濟穩中有進,GDP增速居全市第2位,主要得益于工業較快增長拉動,但基礎設施投資、財政收入等指標增速在全市排位居后。如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居全市末位,比去年全年后移5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5位,比去年全年后移2位。經濟鞏固提升仍需努力。
二是工業企業資金回籠困難,工業投資增速回落。工業企業資金回籠困難,上半年規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2.68億元,增長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6個百分點。上半年工業投資增長13.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增速低于全部投資7.9個百分點。
四、下一步經濟工作建議
(一)立足工業,以創新促發展。
一是進一步加大工業投資力度。抓好平臺建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吸引優秀工業企業來博羅投資,形成新的工業投資增長點。二是鞏固電子信息產業鏈優勢。從接受深圳等地的產業轉移、開展代工到自主創新,不斷鞏固電子信息產業鏈優勢,并延伸產業鏈至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產業。三是推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制造企業要加大對信息、技術、品牌、管理投入,拉長產業鏈,延伸產品生命周期,加快制造型服務業發展。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通過引進國內外各類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檢測認證、會展商務、科技成果轉化、職業培訓、知識產權服務等工業服務機構,發展先進制造領域的全新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為工業企業提供技術應用服務。
(二)立足宜居宜業之城,以服務促發展。
近年來,全縣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休閑山水田園城市,2016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是本外地人眼中頗具吸引力的城市。一要以城市品牌吸引更多人才。以旅游、會展為紐帶,加強與省內外城市合作,以羅浮山養生、荔枝節、菜心節、甘蔗節等大型旅游會展等活動樹立博羅城市品牌。辦好大學小鎮,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人才配套服務。強化交通、污染治理,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生態發展,以宜居環境吸引高端人才、結構性領軍人才來定居創業。二是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注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質性的推動和群眾的獲得感。一方面要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實現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便利化。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梳理審批服務事項清單,確立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目標,成為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好的城市。
撰稿: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