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重考驗,博羅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科學主動作為,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抓“六穩”、促“六保”,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前三季度,全縣經濟從疫情的沖擊中逐步復蘇,呈現重回增長、企穩向好的發展態勢。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外風險依然存在,部分領域依然存在一些阻滯,要決戰好2020年最后的“1/4決賽”,鞏固回升向上的勢頭,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仍需付出艱辛努力。
一、基本情況
1.據市統計局核定,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28.95億元,增長1.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9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7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9.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個百分點。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48億元,下降11.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
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12億元,增長6.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
6.稅收收入69.56億元,增長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3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7.商品房銷售面積188.53萬平方米,增長6.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7.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
8.9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774.53億元,增長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貸款余額689.34億元,增長23.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
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3.37億元,下降58.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9.6個百分點。
10.1-7月外貿出口總額98.18億元,下降11.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
11.全縣用電量57.2億千瓦時,增長0.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38.23億千瓦時,下降3.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前三季度,全縣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28.95億元,由一季度的下降9.4%上半年的下降4.1%恢復至增長1.8%,分別高于全市、全省1.5個和1.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1.2:50.1:38.7:調整為11.7:49.6:38.7。
(一)三大產業全面復蘇,部分行業經濟表現亮眼
三大產業全面轉正。相比一季度,前三季度全縣三大產業全面回升,增加值增速全部實現扭負為正。前三季度,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50.28億元、212.6億元和166.07億元,分別增長4.9%、2.6%和0.3%。第一產業增加值在上半年的正增長的基礎上增速繼續提升2.8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半年分別提高9.4個和2.4個百分點。
部分行業經濟發展恢復較快,表現亮眼。前三季度,全縣工業、建筑業、金融業、教育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0.7%、35.5%、7.2%和21%,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高7.8個、35.7個、0.9個和15個百分點。
(二)供需兩端明顯改善,生產恢復快于需求
農業保持平穩。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94億元,增長4.9%。五大行業中,除牧業產值下降0.5%外,其余四大行業產值均實現增長。農業、林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增長8.1%、8.4%、5%和6.3%。工業生產提速。前三季度,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實現增長2.5%和0.6%,增速較上半年分別回升7.6個和7.7個百分點,其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增長面擴大,六成以上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全縣33個行業大類中,20個行業實現增加值正增長,比上半年增加9個,增長面達60.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全縣規上工業的重要支撐行業。前三季度,全縣規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24.4%,比重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重點企業生產明顯加快。9月,全縣31家重點企業產值合計增長17.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產值合計增長5.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7個百分點。服務業穩中有進。前三季度,全縣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4.37億元,增長5.1%,較上半年回升4個百分點。其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45.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9個百分點。
三大需求一增兩降。投資有效擴大。前三季度,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2%,連續四個月累計正增長,較上半年大幅回升19.2個百分點。投資結構趨于優化,基礎設施投資、非房地產開發的第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13.8%和53.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26.7%和26.8%,同比分別提高11.5個和5.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實現3月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前三季度,全縣工業投資增長5.4%,增速較上半年大幅提高29.3個百分點。消費降幅收窄。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48億元,下降11.7%,比上半年收窄4個百分點。從經營形態看,批發和零售業商品商品銷售額171.45億元,下降8.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3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21.04億元,下降2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2個百分點。出口降幅收窄。1-7月出口額98.18億元,下降11.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8個百分點。
(三)高新產業潛能充分激發,現代服務業快速補位
工業領域高新產業投資、生產加快。自8月恢復正增長以來,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加快。前三季度,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3.1%,高出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9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3.1%,比重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自3月恢復正增長以來增速總體呈上升趨勢,前三季度增長9.6%,比上半年提高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0.8%,比重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以房地產、信息技術、衛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迅速彌補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房地產業逐步恢復。前三季度,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6.5%,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增速比上半年的下降11%提高17.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7%,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增速比上半年的下降3.2%提高20.2個百分點。信息技術和衛生行業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衛生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0.6%和37.7%,增速比上半年分別提高19個和34.7個百分點。
(四)企業稅負有所減輕,金融支撐提效
減稅效應明顯。疫情發生以來,全縣積極落實社保費減免及返還等減稅降費系列舉措,前三季度,全縣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下降3.9%,其中直接收入下降10.5%。前三季度,全縣社會保險費收入下降30.9%。前三季度,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下降1.7%,每百元營業收入稅金總額1.57元,同比減少0.04元。
金融支撐提效。總體來看,今年人民幣貸款一直保持20%以上較快增速,主要是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央行多次利用貨幣政策工具,釋放流動規模,督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信貸總量擴大。9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774.5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689.3億元,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均達歷史最高位。人民幣存款增長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今年以來增速保持在20%以上,9月末增長23.1%。信貸結構優化,制造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較快增長。9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70.65億元,增長83.6%,增速比全縣貸款余額高出60.5個百分點,占全縣貸款余額的10.2%,比重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
(五)稅收收入穩步回升,預算收入明顯好轉
經濟穩步復蘇帶動稅收收入增速回升。全縣稅收收入連續五個月實現單月收入正增長,累計收入連續兩個月正增長。前三季度,全縣稅收收入完成68.2億元,增長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企業所得稅增量最大,完成12.67億元,同比增加2.85億元,增長29.1%,拉動全縣稅收收入增長4.2個百分點。
非稅收入較快增長帶動預算收入穩步增長。5月份以來,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延續正增長態勢,主要源于非稅收入的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5.12億元,同比增加2.17億元,增長6.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2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首次實現正增長,完成24.24億元,同比增加0.32億元,增長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6個百分點;非稅收入10.89億元,同比增加1.86億元,增長20.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1個百分點,拉動全縣預算收入增長5.6個百分點。
三、經濟運行中需關注的問題
總體來看,隨著全縣經濟社會正常秩序的恢復,前三季度主要指標較上半年有較大幅度的回升。但從部分行業和企業來看,一些指標下降依然明顯,經濟運行依然存在一定的受阻情況,需要密切關注。
1.部分行業受沖擊明顯。前三季度,因疫情遭受較大沖擊的重點行業主要集中于紡織服裝上下游行業、住宿餐飲業及文體娛樂部分行業。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增加值分別下降25.8%、30.7%和24.1%。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下降25.7%。游覽景區管理業營業收入下降41.9%。
2.消費回補不足。住宿和餐飲業消費有“過時難補”特點,該行業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為顯著,消費回升受到制約。此外,居民預期收入增長信心較往年相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彈性生活用品消費。前三季度,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仍保持在兩位數,下降11.7%;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降幅仍然較深,下降26.5%。
3.微型企業困難突出。微型企業正處于“最困難的時候”,恢復滯后。前三季度,規上微型工業企業增加值下降30.6%,低于規上工業31.2個百分點。微型企業平均用工人數下降28%,降幅高于規上工業26.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下降17.8%,降幅高于規上工業3.8個百分點。
四、全年經濟走勢預判及下一步工作建議
二季度以來,通過穩農業生產,工業、建筑業搶抓生產、施工進度,全縣經濟呈現補償性增長回升態勢。下階段恢復性增長的主要動力將轉向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部分前期受疫情影響沖擊較大的服務行業,這部分需求回升相對緩慢,是漸進的,占全縣經濟比重也相對較低,帶動力減弱。但總體來看,預計全年全縣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回穩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接下來,建議全縣經濟工作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全力確保全縣“十三五”經濟圓滿收官。
1.提振內需,加快培育新需求。穩定重點消費、開拓新興消費。在穩定日常生活用品消費的同時,促進服務消費回補,培育消費新熱點。一是力促旅游和文體娛樂消費有序恢復。在對文化、教育、娛樂機構落實相關稅費減免的基礎上,促進消費回補。二是發展新型消費業態。培育壯大在疫情防控期間催生的新型網絡消費,鼓勵實體商業線上轉型。三是著力支持就業創業。重點促進大學生畢業就業創業,幫助支持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加社會服務崗位,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四是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多措并舉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助力農產品開拓市場,幫助因疫情影響滯銷的農產品尋找銷路,及時兌現惠農補貼政策,不讓農業因疫受阻,農民因疫致貧。
2.做優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鏈能級。圍繞產業發展,謀深做實轉型、升級、融合、強企“四篇文章”,穩住基本、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優化結構,揚長補短、爭創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用好龍頭企業資源。以點帶面,進一步加速推動龍頭企業帶動相關傳統行業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培育新模式、新集群,實現做強產業鏈、做深價值鏈、提高競爭力的產業發展目標。二是要做到項目爭速。聚焦產業轉型,放眼長遠謀項目,快馬加鞭上項目,加速擴大有效投資規模。三是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化危為機,搶抓疫情沖擊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戰略窗口期,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抓緊布局未來生命健康產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3.穩企惠企,持續釋放政策性紅利。一是持續兌現涉企惠企政策。落實落細增值稅率下調、穩崗補貼等減稅降費政策,提升企業獲得感。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優化辦事指南、簡化業務流程,形成線上服務常態化機制。三是持續加強信貸支持。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壓力,落實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等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