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單位共同努力,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精心謀事干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著力疏堵點、解難點、化痛點,強化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企業運行逐步好轉,三大產業運行穩步改善,增長點不斷恢復,全縣經濟總體呈現出穩步向好態勢。除對外經濟和消費市場外,2020年全年全縣主要經濟增速基本實現由負轉正,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商品房銷售面積、人民幣存款、稅收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用電量等七項指標創全年最高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稅收收入等七項正增長指標好于上年,明年開局預期繼續向好。
一、基本情況
1.據市統計局核定,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19.04億元,增長2.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3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9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15億元,下降9.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4個百分點,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39億元,增長7.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6.稅收收入100.29億元,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5個百分點。
7.商品房銷售面積288.36萬平方米,增長11.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6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8.12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815.01億元,增長15.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貸款余額720.54億元,增長21.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6.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7.01億元,下降54.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6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
10.全縣用電量78.25億千瓦時,增長3.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9.4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53.87億千瓦時,增長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經濟運行穩定恢復,三大產業復蘇向好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全縣經濟增速先降后升,一季度下降9.4%,上半年下降4.1%,前三季度增速轉正達1.8%后穩步回升。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04億元,增長2.2%,比上半年提高6.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各縣(區)第二位,高于全市0.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全縣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69.2億元、309.8億元和240.04億元,分別增長3.9%、1.3%和3%,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高1.8個、8.1個和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2:50:38.8,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0.5個和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回落1.3個百分點。
1.農業供給穩定回升。2020年,全縣農業呈回升態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2.02億元,增長4.8%,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比去年加快4.4個百分點。生豬存欄大幅恢復。生豬年末存欄34.75萬頭,同比增長210.3%;比6月末增加22.01萬頭,比6月增長172.6%。家禽產量平穩增長。全年家禽出欄量3056.98萬只,增長6.5%;家禽肉產量4.11萬噸,增長3%;禽蛋產品4236噸,增長1.7%。
2.工業生產加速恢復。2020年,在復工復產、援企穩崗、減負紓困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全縣工業生產穩定回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從一季度的大幅下降18.5%逐步恢復,上半年降幅收窄為下降7.1%,前三季度年內首次轉正為增長0.6%,而后增速繼續回升,全年實現增長1.9%,增速分別比全省、全市快0.4個和0.8個百分點。重點行業多數生產加快。全縣33個行業大類中,有19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增長,比上半年增加8個,行業增長面57.6%;與上半年相比,有2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按累計增加值排名的前五大行業增加值增速“4增1降”,除金屬制品業增加值下降10.8%外,其他4個行業均實現增長,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8%,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1.7%。五大行業增速與上半年相比,除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回落3.7個百分點外,其他行業增加值增速均有所加快(或降幅收窄)。
3.服務業發揮“穩定器”作用。今年以來,全縣服務業呈平穩發展態勢,發揮了經濟增長“穩定器”作用。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高出工業增加值增速3個百分點。服務業整體恢復較快,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平穩提高。全縣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除2月下降7.1%外,一季度即恢復正增長0.1%,上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1%和5.1%,全年增速穩定在5%。七成行業增速回升。全縣10個規上服務業行業門類中有8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比上半年增加2個。與上半年相比,除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增速分別略有回落0.2個、4.8個和3.7個百分點外,其余7個行業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達70%。
(二)內需釋放經濟潛力,外貿形勢好于預期
1.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受各類消費券等刺激政策及網絡消費的有效拉動,大眾消費活力不斷釋放,全縣消費市場持續回暖。2020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15億元,下降9.3%,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32.88億元,下降15.9%,兩項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6.4個和7個百分點。其中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7%,降幅比6月收窄6.5個百分點。從限上單位主要商品類別看,基本生活用品、醫療用品、文化類商品消費旺盛,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3.2%、37.7%和53.7%。
2.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是今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中少數幾個在上半年即恢復正增長的指標之一。1-6月,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而后至10月,增速逐月上行,11月、12月累計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16%以上的較快增長水平。2020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6.5%,增速比上年提高33.4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6.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分資金來源看,項目投資中內源性經濟投資增長較快,實現增長15.8%,快于外源性經濟投資4.9個百分點;占項目投資的88.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3.貨物出口好于預期。受貿易方式、新興市場開拓等因素拉動,全縣出口保持逐步恢復增長態勢。2020年,規上工業中,出口交貨值增長2.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4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形勢向好,全年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4個,比上年增長20.8%,比上年提高70.8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7.0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4.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6個百分點。
(三)現代產業逆勢增長,掀起轉型升級大幕
疫情影響下,一些傳統行業短期內發展步伐有放緩趨勢,但現代新興行業迎來發展契機,積極順應網絡化、數字化、無人化、智能化潮流,回應新的龐大市場需求,掀起轉型升級大幕,進一步夯實全縣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礎與動力。
1.高技術產業逆勢增長。疫情加快全縣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增長較好。2020年,規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5%,增速高于規上工業6.6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0.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新產品增勢良好,營養、保健食品增長62.3%;蛋白飲料增長35.6%;口罩增長31倍;運動服類服裝增長30.9%;中成藥增長34.4%;鋰離子電池增長43.7%。
2.制造業投資轉型升級加快。2020年,全縣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0.2%,快于全縣固定資產投資13.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42.5個百分點;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12.4%,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傳統行業升級改造提速,全縣傳統優勢行業投資增長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0.2個百分點;其中居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第三的金屬制品業投資增長8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6.6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15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04個百分點。
3.新消費服務實現快速增長。在各類消費券、“6·18”“雙十一”“雙十二”及直播帶貨等多項促消費政策推動下,網絡消費、新居民服務消費等新興需求較快增長,全縣網絡消費和快遞業較快發展。2020年,全縣規上服務業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7.2%、11.5%和35.7%。
(四)匹配指標明顯回升,金融支撐穩健有力
1.用電量明顯回升。今年以來,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全面推動,生產節奏明顯加快,用電量逐漸回升。2020年,全縣全社會用電量78.25億千瓦時,增長3.6%;工業用電量53.87億千瓦時,增長1%,兩項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升9.4個和12.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用電量50.21億千瓦時,增長0.2%,比上半年提升12.7個百分點。
2.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815.0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1.72億元,增長15.9%,比上年多增加66.27億元。存款增速顯著提高,比6月末提高10.4個百分點。分機構類型看,非金融企業存款和廣義政府存款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4.8%和39.4%,分別比6月末提高11.2個和64.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720.54億元,增長21.2%。貸款增速在高位回落,比6月末回落6.4個百分點。其中,住戶貸款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分別增長20.9%和21.9%,分別比6月末回落4.1個和1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貸款支撐實體經濟行業發展作用更為顯著。12月末,制造業貸款增長49.2%,占全縣貸款余額的9.2%,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8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增長131.6%,占全縣貸款余額的2.5%,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貸增長383.9%,占全縣貸款余額的2%,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房地產業貸款下降7.9%,占全縣貸款余額的5%,比重比上年末回落1.6個百分點。存貸比達88.4%,為歷史年份以來最高值,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
(五)財稅收入穩步提高,財政紓困力度加大
1.財稅收入邁上新臺階。2020年,隨著全縣實體經濟的持續復蘇,全縣財稅收入穩步提高,實現稅收收入過百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50億元。全縣全年稅收收入達100.29億元,比上年增加6.97億元,增長7.5%,增速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扣除免抵調庫稅收后的直接收入84.29億元,比上年增加1.37億元,增長1.7%。分稅種看,五大主體稅種均實現增長。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實現增長5.3%、13.6%、8.9%、30.4%和16.1%。2020年,全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39億元,增長7.8%,增速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長8.1%,非稅收入增長7.2%。預算收入中稅占比73.9%,比重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財政支出向紓困相關科目傾斜。2020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8.55億元,增長4.2%,比上年回落7個百分點。壓減“三公”經費支出取得積極進展,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0.4%,低于預算支出3.8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11.6個百分點。為全力“保重點、調結構、強統籌、守底線”,確保重大政策落地生效,預算支出中部分民生及紓困相關支出科目實現較快增長,教育支出增長14.1%,比上半年提高5.3個百分點;社會保障和就業、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科學技術支出分別增長35.6%、55.1%和8%,分別比上年提高25.9個、34.6個和6.9個百分點。
三、經濟運行中需關注的問題
總體來看,2020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縣經濟社會基本恢復正常運行軌道,全年總體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但從部分行業和企業指標來看,暢通良性循環仍存在一些阻滯,需要持續密切關注。
1.消費回升動能偏弱。2020年,受出行減少、油價下跌及住宿餐飲業“過時難補”影響,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下降9.8%,是近30年來首次下降;住宿業和餐飲業降幅仍然較深,營業額分別下降27.1%和18.9%。
2.投資結構短板猶存。2020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5.2%,比上年(44.5%)提高0.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占投資比重進一步上升,不利于投資結構的優化。部分領域和產業投資不足,制約明顯。全縣項目民間投資下降13.7%,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低30.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分別下降5.5%、22.6%和20.8%,分別低于固定資產投資22.3個、39.4個和37.6個百分點。
3.企業效益面臨困境。從工業看,2020年,全縣698家規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140家,虧損面20.1%。全縣規上工業營業利潤下降12.4%,營業收入利潤率3.23%,同比回落0.5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效益下降更為嚴重,營業利潤下降26.2%,虧損比例23.8%,高于全縣規上工業3.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143.8%;營業收入利潤率2.62%,同比回落1.26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增速高企,企業后續資金周轉持續承壓。12月末,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長22.4%,較6月末提高19.2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46.25天,同比增加7.21天。從商貿業看,2020年,全縣限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營業利潤為-2516萬元,主要是營業收入下降13.9%所致;2020年,全縣限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營業利潤為-3290萬元,下降125.6%,主要是營業成本增長65.4%所致。
4.風險防范壓力較大。一是外貿風險不減。部分外貿企業反映海外物流受阻,交貨延期產生違約風險,外銷訂單面臨延遲交貨或者取消。二是金融風險需密切關注。雖然全縣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不良貸款率有所抬頭,12月末不良貸款率為0.56%,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
四、下一年經濟走勢預判及工作建議
從國內看,雖然2020年全國經濟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回落,但我國經濟基礎雄厚,韌性強、潛力足、市場廣闊、產業鏈完整,經濟調整修復能力強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隨著國家財政、稅收、惠企穩崗等政策的持續發力,積極因素逐漸增多,市場預期和信心不斷增強,疫情后生產、消費有望持續恢復穩定增長。從我縣看,隨著正威新材料制造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等項目的落地動工建設,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為全縣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產業支撐,預計明年全縣經濟表現將更好。接下來,面對疫情持久戰,全縣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要求,扎實做好“六保”工作,統籌兼顧,充分結合短期舉措與長期轉型,靶向施策,不斷鞏固和擴大經濟穩定發展成果。建議全縣經濟工作從強化四個“聚焦”著手,全力確保全縣“十四五”經濟開好局、起好步。
(一)聚焦需求復蘇,確保經濟循環暢通。一是著力釋放消費潛力。在更大力度促進日常生活、家居家電用品實物消費的同時,開拓新興消費。針對商貿、餐飲等受影響較大行業,研究出臺更有針對定的幫扶措施,對符合資質要求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允許納入政府采購供應商目錄。加快推動線下商品銷售和服務消費“上網”,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應用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渠道,鼓勵餐飲企業加入網絡平臺配餐模式。在對文化、教育、娛樂機構落實相關稅費減免的基礎上,引導旅游、家政、教育、養老等服務消費模式創新,促進消費回補。二是助力外貿市場拓展。助力外貿訂單履約,靠前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在物流、通關、融資支持等方面面臨的困難,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組織網上展會,不斷擴大“一帶一路”“東盟”等新興市場份額,為外貿企業渡過難關提供有力的措施支撐。
(二)聚焦制造業投資,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一是強化制造業投資項目要素保障。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加強“政銀企”合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二是加快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工程。優先支持引進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發展,加強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等領域企業投資建設,抓緊布局未來生命健康產業,以高端優質項目引領發展;加快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三是要做到項目爭速。放眼長遠謀項目,快馬加鞭上項目,加速擴大有效投資規模。
(三)聚焦精準紓困,助力企業走出困境。一是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沖擊較大行業、企業的幫扶力度。認真做好企業減負工作,降低稅收、用能、用工以及物流環節成本。二是進一步落實幫扶政策。提供援企穩崗補貼,幫助企業疏通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等市場渠道。三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產業鏈企業之間的正向資金聯系。幫助企業清算“應收賬款”,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往往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通過供應鏈金融支持,將資金有效注入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守住中小企業“基本盤”。
(四)聚焦風險防控,筑牢金融安全防線。一是進一步完善金融安全防控工作體系,構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聯動的金融安全防范預警網,認真做好金融應急處置工作。二是建立風險企業動態監測數據庫,開展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現場檢查和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維護金融安全。三是積極配合我縣“兩規劃一意見”的實施,精準對標我縣“一帶一圈一區”產業發展需求,做好融資對接工作,服務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