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備受關注的中醫藥界頂級學術會議——第五屆中醫科學大會在羅浮山開幕,大會以“中西醫匯聚、促進醫學科學進步”為主題,由農工黨中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惠州市委、市政府承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余艷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于文明,農工黨中央原副主席、國醫大師張大寧,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大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大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廣東省委會主委馬光瑜,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省良,惠州市領導劉吉、李敏、黃雁行、鐘偉寧、陳高燕,博羅縣領導陳國煌、余瑞芳、張利生等,以及獲邀參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眾多國內知名中醫藥學專家等出席大會開幕式。開幕式由何維主持。
作為此次大會的舉辦地,博羅擁有以葛洪為代表的名家名醫積淀下來的醫學文化資源,還有豐富的中藥自然資源。葛洪的著作奠定了中醫與西醫從借用到結合再到融合的基礎。自明代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在《醫學會通》中首次提出中西合璧的主張后,中西醫結合的理念不斷發展。“葛洪不僅是羅浮山的,也是世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致辭中介紹了葛洪的相關貢獻。
▲“目前中醫事業發展正逢其時,而中醫藥匯聚更是應對全球健康挑戰的必然選擇。”陳竺表示,傳統醫學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足或薄弱環節也需要借用或借鑒西醫的知識技術、設備或方法來進行彌補和完善。他認為,由于葛洪的一些研究,給世界提供了參考,這是中西醫匯聚最早的范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余艷紅建議,要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以傳承為根基,以創新為動力,匯聚全社會力量,提高中醫藥的核心競爭。此外,要以基層為重點,讓中醫藥惠及更廣大人民,融入日常生活。在人才方面,要提高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力量,打造中醫藥高素質的隊伍。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廣東省委會主委馬光瑜在致辭中表示,早在1700多年前便有葛洪等利用青蒿的國醫大師出現,如今,廣東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諸如廣藥集團這樣的中國中藥百強企業,推動廣東中醫藥走向世界。中醫科學大會再次在惠州召開,是對廣東中醫藥事業的充分肯定。
▲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代表大會承辦單位在致辭中表示,因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參會,羅浮山不僅是中國的“洞天福地”,也是世界的“洞天福地”。劉吉表示,當前惠州正在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機遇,努力做大做強石化、電子兩大支柱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構建“2+1”現代化產業體系。
開幕式后,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分別作主題演講,分享其科研成果。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科學家Ada E. Yonath : 《Next Generation Species Specific Eco Friendly Antibiotics》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生物物理學家Erwin Neher :《 Ion Channels as Drug Targets》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Arieh Warshel :《 Computer Modeling of Biological Systems and Exploration of Drugs Based on Chinese Medicine》
除了諾貝爾講堂外,大會期間主辦方還舉行多場學術報告會,包括中醫腫瘤學、內科疾病與中藥資源、新技術與新療法、針灸、藥效物質與新藥開發、中藥藥理學與毒理學、中醫傳承與發展、中西醫匯聚等八大主題。與會的院士和知名中醫藥學專家將圍繞各自研究的領域在大會上作主題報告,展示其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向與會人員分享最前沿的中醫中藥學術成果。
7日下午,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到羅浮山游客服務中心參觀了嶺南中醫藥博覽會展館。

據悉,中醫科學大會已成功舉辦四屆。作為中國中醫藥界乃至世界中醫藥界的頂級學術會議,中醫科學大會搭建了由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學術推動的平臺,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有力促進了中醫藥業的發展。其中,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于2016年9月4日至6日在羅浮山成功舉辦。今年,第五屆中醫科學大會再次在羅浮山召開,對于更好地發揚葛洪中醫藥文化、推動惠州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擦亮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品牌、推進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