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外僑胞聚居的僑鄉,上南的文化血脈跨越山海,牽系著遠方游子的鄉愁。近日,隨著最后一場活動落幕,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音傳突擊隊為期一周的 “上南文脈,曲藝興村” 專項行動圓滿收官。這群年輕的 “文藝突擊隊員” 用專業與熱情,在嶺南鄉村完成了文化尋脈、數字記錄與互動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擦亮了 “強國有我” 的青春底色。
突擊隊的核心使命是深度挖掘、忠實記錄。在承載六百年歷史的朱氏宗祠前,醒獅組同學凝視檐角鰲頭,捕捉歷史印記;聆聽醒獅隊長朱柱根講述醒獅秘史,感受族老伯木杖點地的歲月回響,用鏡頭和筆記留存醒獅文化記憶。這雄獅之舞,是對海外游子最深沉的呼喚。
在古樸的曲藝社里,粵曲組同學沉浸在朱計祥團長《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 的婉轉唱腔中,被老師傅的鼓點震撼。曲調跨越時空,傳誦著上南人團結奮斗、故土難離、創新包容的家國情懷,粵韻鄉音始終是游子心中最柔軟的牽掛。每一次訪談、錄音錄像,都是對鄉音的喚醒,是對上南村 “獅的雄健、曲的悠揚” 雙生文脈的梳理。
學子們發揮專業所長,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踐能力:深度記錄醒獅文化和粵曲藝術,建立數字影像與音頻檔案,為后續研究、傳播與活化利用提供第一手素材庫,也成為連接海內外上南人的文化紐帶;探索 “文化 +” 路徑,整理的素材與構想為開發 “醒獅 + 粵曲” 雙非遺 IP 聯動模式、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提供基礎。
從村委會干部邱漢添委員 “只要我們能做到,一定全力幫忙” 的承諾,到村民的熱情開放,隊員們感受到土地的接納與期待。他們頂著暑熱穿行村巷尋訪耆老,整理素材,與孩子互動引導體驗。這一周,他們觸摸到鄉村振興戰略給嶺南鄉村帶來的脈動,在服務中把青春 “小我” 融入振興 “大我”。
七天的 “百千萬突擊隊” 行動雖短,意義深遠。它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課堂,將書本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能力,也為上南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視角與能量。村民分享歷史的自豪、孩子表演舞獅的專注快樂,是此行最珍貴的回響。隊員們帶走了文化素材、實踐感悟與責任,留下了文脈記錄、創新思路與對非遺未來的期待。
“青春舞動圓洲,粵韻響徹上南!” 的號角聲猶在耳畔。廣文藝學子以青春之名守護文脈,“上南文脈,曲藝興村” 探索之旅雖結束,文化傳承與活化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