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暑假,博羅縣文化館的公益古箏課堂成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生動舞臺。身著各式漢服的青少年撥動琴弦,衣袂飄飄,仿佛穿越時空而來。這不僅是學習樂器,更成為博羅青少年實踐融合傳統美學與現代審美生活方式的一個縮影,折射出漢服作為日?!俺狈痹谀贻p群體中掀起的流行新風尚。
在縣文化館的古箏班上,當《大魚》的旋律響起,二十余名身著襦裙、直裰的青少年撥動古箏琴弦,衣襟上的云紋、纏枝蓮紋樣隨動作輕擺,與五聲調式的悠揚旋律相映成趣。
在這堂暑期公益古箏課上,超過七成的學員擁有自己的漢服,他們不僅是在學習樂器,更是在實踐一種融合傳統美學與現代審美的生活方式。
漢服的流行風潮,早已不局限于古箏課堂。在舞蹈練習室,學習中國舞的陳柯燁和許霄雅正翩翩起舞。她們表示,從小就喜歡漢服仙氣飄飄的韻味,無論是表演還是日常穿搭,都會盡可能選擇有傳統元素的服飾。
這股由青少年引領的“復古”風,也吹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現場,漢服秀《采薇》、舞蹈《詩經?蒹葭》等節目更讓傳統文化在現代舞臺上煥發光彩。
如今在博羅,漢服不再是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日常穿搭的“潮服”。中國舞、古箏、書法不是枯燥的技藝,而是堪比流行音樂、街舞的愛好選擇。這些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傳統文化,正以“流行文化”的姿態,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博羅一道獨特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