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惠州日報 責任編輯:lxw 日期:2017-07-03
惠州日報訊(記者袁 暢)在省級貧困村博羅縣湖鎮鎮三水村,該村10位聽障老人獲贈數字藍牙助聽器后笑逐顏開,他們將回歸有聲世界。
這些免費助聽器是由市中小企業協會牽頭發起組織的魏基成“天籟列車”慈善基金會、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所捐贈的。“幫扶單位、社會組織、企業合力幫扶我們。”該村村委會主任陳佰輝說,結對幫扶助該村脫貧攻堅駛上快車道。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我市大力開展百局幫百村、百會幫百村、百企幫百村“三個一百”活動,采取 “一村一局一會一企”“一村多局多會多企”等形式,實施定向發力、精準“滴灌”、個性化幫扶,形成多維脫貧路徑。
多種形式結對幫扶148個省市級貧困村
傍晚時分,省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文化廣場上聚集了不少孩子。每天下午放學后,村里的孩子總喜歡到這個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戲耍。
自去年掛鉤幫扶單位市委辦進村幫扶以來,上東村的村容村貌大變樣,一批“造血式”扶貧項目相繼啟動,切實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產條件。目前,該村已有20戶無勞動能力和15戶有勞動能力的相對貧困戶實現脫貧,其余15戶相對貧困戶年內也將全部脫貧。
我市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主要靠自身力量幫扶。目前,我市大力實施“百局幫百村”活動,160個市直和駐惠單位與148個省、市級相對貧困村結對幫扶。其中,全市148個省、市級相對貧困村及有勞動能力的5659戶相對貧困戶22635人的幫扶任務,分配落實到市、縣、鎮安排單位和黨員干部進行幫扶,確保掛鉤幫扶全覆蓋。全市無勞動能力的11819戶17154人也安排了掛鉤聯系人。
社會組織是推進我市精準扶貧的重要生力軍,我市同時開展“百會幫百村”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57家社會組織與46個省級貧困村已建立結對幫扶共建關系,年內將實現社會組織與148個省、市級貧困村全面結對子。
“以前主要是社會組織零星地參與捐款或幫扶,現在將社會組織統一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參與精準扶貧,這在全省還是首創。”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社會組織與貧困村結對幫扶,是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多層次、多形式參與精準扶貧,利用“資金+社會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的精準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村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脫貧”。
據了解,目前,我市社會組織總數已達3602個,遍及各行各業。社會組織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從生產、就業、助學、精神慰藉等方面全方位參與精準幫扶。
此外,我市還啟動了“百企幫百村”活動。目前,全市已有215家企業牽手148個貧困村結對幫扶。
“百企幫百村”活動將通過結對幫扶共建,有效運用慈善資助活動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慈善幫扶,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同時優先向幫扶對象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幫助貧困戶自主創業就業等。此外,幫助完善文化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不斷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和實力。
構建一批社會扶貧精品公益品牌
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在160個市直部門和駐惠單位與148個省、市級相對貧困村結對幫扶的基礎上,組織實施100個以上社會組織、100個以上社會企業分別與148個省、市級相對貧困村全面建立結對幫扶共建關系。利用2年時間結對幫扶共建,爭取到2018年底,“三個一百”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該負責人說,我市“三個一百”活動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參與。發揮社會組織、企業人才多、資源廣、專業性強等特點,實施定向發力、精準“滴灌”、個性化幫扶,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等幫扶措施,讓項目面向更多的貧困戶,并從中受益,著力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扶到點上、幫到根上。
“發揮社會組織、企業特色,開展一系列示范村創建活動,構建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的社會扶貧精品公益品牌。”該負責人說,例如,發動信用類社會組織、企業加強貧困村村風民風建設,打造“人人講誠信”的“信用示范村”;發揮專業社工服務機構作用,開展扶貧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示范村建設;引導慈善公益組織開展“暖心行動”,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發揮環保類社會組織、企業作用,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
我市在160個市直和駐惠單位與148個省、市級相對貧困村結對幫扶工作基礎上,同時采取“一村一局一會一企”“一村多局多會多企”“一會一企多村”等形式和“物質+智力+N”等多種方式,從資金、物資、技術、信息、就業、助學、解困、社工介入、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居環境、村風民風建設等方面開展幫扶,形成多維扶貧脫貧路徑